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
海滩上的好东西
第76版:专栏/九层塔 2025-02-24

海滩上的好东西

沈嘉禄

沈嘉禄

专栏作家

Columnist

爱好美食和收藏

据说在海滩上捉到一只公的,必定能在一米之内捉到一只母的。

前不久在曹家渡一家餐厅与朋友小酌,有一道菜让我大开眼界,名叫头刀韭香海赖子涨蛋。

海赖子,大概许多上海人是第一次听到。这小东西随着海潮而来,退潮时来不及撤退的就滞留在滩涂上,村里的孩子相约去赶海,从泥沙里将它们捉拿归案。

小东西是软体动物,学名叫石磺,俗称土海参、海赖子、土鸡,颜值不高,伏地魔似的与周边环境保持同色,隐于沙滩不易发现。活化石似的它虽然处于食物链下端,却穿越了千年万年活到今天。因为细小,以前海边的渔民并不把它当回事,现在居然登堂入席。小东西去除内脏比较方便,但受热后缩得厉害,味道有点像沙蒜、蜗牛。取一炖盅,加高汤和鸡蛋液,投下四五只海赖子用小火炖一下,鲜味突出,无腥无渣,对味蕾也是小小的挑逗。

我请厨师把活体海赖子拿来开开眼界。小东西还没有一粒大衣钮扣大,色呈烟灰,无骨无剌,背部突起,缓慢地行动着,头部翘起一对软软的触须,是它们对陌生世界的打探。据说在海滩上捉到一只公的,必定能在一米之内捉到一只母的。它们成双作对,不离不弃,任凭狂风恶浪,也能保持气息相通的距离。这一点让在座的美女差点泪目,低头嘀咕道,要是早点看到就不吃了。

印象较深的还有一锅干巴菌炒鳝血饭。以前我吃过鸽血炒饭和鸭血糯米饭,味道奇异,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种鸡血饭,我没吃过。

沈从文在他的《湘行散记》里写了一段经历,他有个干爹,是会算命卖卜的草头医生,铺子环境就像一幅总体上灰调子却有一道光穿过的油画,“前面是药铺,后面住家。铺子中罗列有羚羊角、穿山甲、马蜂窝、猴头、虎骨、牛黄、狗宝,无一不备。最多的还是那几百种草药,成束成把的草根木皮,堆积如山,一屋中也就长年为草药蒸发的香味所笼罩”。他的干爹为了练功,“每个晚上蜷伏到那个木桶里去熬夜。想增加气力,每早从桶中爬出时还得喝一条黄鳝的鲜血。站了木桶两整年,吃了黄鳝数百条”。

沈从文的文字可能有夸张,但决不会骗人。所以,当这锅干巴菌炒鳝血饭上来时,我的食欲又被挑逗上来。厨师如此操作:鳝血拌了生米蒸成熟饭,打散至膨松,暗红色的饭粒透着不同凡响的气息。坐锅打火,下少许熟猪油,炒散两只土鸡蛋,再下一碗干巴菌炒出香气,接下来加一碗切成小段的鳝背肉,最后下鳝血饭,炒到每颗饭粒都跳起舞来,镬气澎湃,令人垂涎。每人得小半碗,无法形容的美,只能深深记住那个味道,这不是有钱就能享受得到的福份。

沈从文在风雨人生路上遍尝各种滋味,黄鳝血大概没有喝过。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