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问题始终是家长的关注焦点,不过,不少家长对此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不会矮;父母矮,孩子肯定高不了。其实,孩子的身高遗传因素只占70%左右。还有30%左右会受到环境、疾病等影响,比如侏儒症、呆小症、垂体肿瘤等疾病,都可能会导致孩子长不高。
误区二:孩子个子矮,是长得晚。事实上,3岁时身高与最终身高相关度达80%。如果孩子个子矮,不能盲目认为孩子是长得晚。特别是如果发现孩子身高长期低于同龄儿童,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科学的评估。
误区三: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必着急。其实,变声、遗精和月经初潮分别是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发育最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增长的“空间”就很有限了。如果性征发育过早,就有可能打乱正常的生长周期,提前闭合生长板,使孩子的最终身高低于预期。
误区四:打生长激素,孩子就能长高。注射生长激素有严格适应证,虽然生长激素相对安全,但盲目使用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糖代谢紊乱引发高血糖,或者发生颅高压引起头痛,以及出现脊柱侧弯等情况。
误区五:为追求长高,盲目吃“增高药”。事实上,盲目提速可能只是缩短了生长期。目前,市面上有形形色色号称具有长高功效的保健品,有些保健产品里面含有加速骨骺闭合的物质,使用后短期内可能看到生长加快,其实是加快了儿童的发育速度,缩短了生长期,导致早熟等,反而降低了最终的身高。如果孩子是因为疾病而影响了身高,盲目吃药不仅没作用,反而会耽误孩子病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骨龄小,意味着生长空间足、还能长得更高,骨龄大说明生长空间小、身高增长的时间少。因此骨龄预测身高法被广泛地用于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程度、速度、水平和潜力,成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预测身高的方法。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杨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