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养心图(木刻) 旧年月 小何老师 人生的鲍鱼 每个剧场都会有独特的灵魂 夕阳下的稻田
第22版:夜光杯 2019-11-06

小何老师

翁敏华

小何老师,大名何挺,是我们老年大学国画班的老师,年龄不详,据说是上师大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看样子估计是90后。一个90后,来教40、50后,还能教得这样人人叫好、服服帖帖,并非易事。现在,班里同学要选他为优秀教师,我很同意。

我是两年多前“师从”何挺老师开始学画的。第一次迈入山水画班,只见教师席已站有一人,这么年轻!浓眉,方脸,一头秀发。我心里就犯嘀咕:能教得好么?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顿时安静。小何老师几句开场白后,即入主题。原来绘画是这样教的:老师在教室里侧工作台上边画边讲,投影仪把画面打到黑板上,大家看。是啊,绘画最重要的是示范,看老师怎么提笔,怎么落笔,学员模仿,所以有“依样画葫芦”一说。老师调好了墨笔,抚平了纸,平心静气、不慌不忙地将淡墨笔尖伸向宣纸的中央,一棵树,竟然是从中间的树杈杈画起的!哇,无从想象!老师好像知道我们心里想什么,淡淡道:画树可以从任何地方起笔,但我习惯从中间开始。从此,我画所有的树,都从中间起笔。“师从”嘛!

这位小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没有耳提面命,没有唯我独尊,也不强词夺理,小何老师一贯的平等待人,与学员诚恳对话,面对这些零基础的老年学员,问出来的一些问题,不管多“傻”,总是认真回答,不带一丝嘲唧唧的意味,也从来没有不耐烦。

何老师画艺精湛。中国老祖宗发明的这支毛笔,简直就是他身体的一个部分,堪称已臻“笔人合一”的境界。笔到心到,扭几扭,一块奇石就显现了;涂两道,树杆便凹凸有致,枯藤老树,历历在目。“双钩”“皴擦”“淡墨渲染”,便是这些术语就很美;“注意前实后虚”“要留白不要涂满”“大小高低疏密,错落有致”,原来绘画也充满着哲理,饱含着东方式智慧。

小何话不多,大多数时间不苟言笑。当然,也有谈笑风生的时候。他点评学生习作,“这几笔画得太快了”“画这幅画时心不够静”。那天他说某幅画用的是“宿墨”:“隔夜的墨不要用了,没有必要这么省”,我与邻座嘀咕一句:“这也看得出来?”何老师居然听见了:“哈哈是啊,只有高人看得出来!”他笑得一脸灿烂,年轻无“皴”的脸上焕发着青春的光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