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初冬(水彩画) 无牵无挂的轻与重 我眼中的安特卫普 在哈尔滨路上逐梦的赵家璧 一本改变命运的书 学者、爱人与母亲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19-11-24

无牵无挂的轻与重

梁永安

小辛到西藏、新疆转了几十天,带回来一本《喀什噶尔》,几斤重的摄影集,2003年的绝版。高台民居、大巴扎、艾提尕尔清真寺、赤红的山、挂满热瓦普的乐器店……每一张都燃起鲜亮的记忆!

小辛马上要工作,早上了3年学,22岁硕士毕业,仍是6年前初见面的小女孩相。不过萌萌中还是有变化,讲起新疆,她连连感叹:雪山壮丽、沙漠无垠、绿洲丰茂、风情多彩……最后竟然说,在上海干两年金融,也许会到新疆去生活。看着她眼神里那无理性的认真,忽然想起英国大登山家马洛里。他一直梦想登上珠穆郎玛峰,1924年终于付诸行动,结果牺牲于归程。有人问过他,为什么如此投身于登山?他诗意满满地说:“因为山在那里。”人往往因为爱上一个地方而改变,人生所有的经纬线都汇聚远方,生命的弦发出不寻常的声响。

聊起最难忘的地方,我说是拉萨大昭寺八廓街。三次到西藏,都曾坐在八廓街头看人来人往,长袍皮帽、绿簪金璜,转山般的人流,几无停歇。虔诚的藏胞,每次五体投地的长叩,都目光炯炯地望一望遥远,仿佛是天人之间的一次拥抱。坐在街边的长椅上,有时和歇息的藏胞闲谈,那古老的高原文明,融化在藏胞质朴的笑容中,给人温暖,让人敬重。

生命中总有个地方让人难眠,或在过去,或在当下,或在前方。无牵无挂是生活最沉重的状态,它失去流速,只有无形的下坠。和小辛说,10天后就要去新疆。她眼睛闪闪亮,说她在新疆的时候瓜果未熟,这回我去一定要给她带个大大的哈密瓜回来。当然要带啊,尽管背包里的单反和镜头很重,但这个瓜可不一样,它的瓤子里装着长长的梦……道别时,把《喀什噶尔》递给她,她有些惊奇,连忙放到我手里:“这是专门带回来给你的。”书很重,更重的是纯真的友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