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宋宁华)一家日本公司向外高桥保税区的企业下单,支付定金后,保税区企业将订单发给其在澳大利亚的工厂生产,随后将生产后的货物直接运到美国的客户处。这种“货物不入境,买卖轻松成”的离岸转手贸易模式,将成为上海自贸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对外开放枢纽门户的重要举措。昨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在外高桥保税区启动并正式运作。
“作为跨国公司,离岸转手贸易的制度创新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合同、订单、资金不需通过其他地方‘兜圈子’,在上海自贸区就能实现资金、订单、贸易三大功能为一体,提高公司全球供应链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能力。”作为此次改革47家试点企业之一,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谢磊说。据了解,中心启动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将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服务和支持离岸转手买卖企业发展,引导行业自律,协助金融机构解决支付结算真实性问题,提供政策咨询、专业人员培训等全方面服务。
5个月前,“离岸转手买卖先行示范区”和“产业服务中心”揭牌,经一段时间的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已有47家中外资企业获得离岸转手买卖支付汇兑便利支持,占全市比重超90%。当天产业服务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由重点企业参与试点阶段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阶段。
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副处长梁翔介绍,保税区管理局将以区域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为基础,不但打通各政府部门的数据壁垒;还将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获取并分析全球主要口岸、承运人、国外权威第三方等数据。在贸易企业和外汇管理部门、银行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为外汇管理部门和银行服务机构判断离岸转手买卖的贸易真实性等,提供数据支持,让诚信企业一路顺风,失信企业寸步难行。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还将推出针对离岸业务的财政扶持政策,降低企业开展离岸业务的税收负担。计划在3-5年内,将离岸业务打造成新的增长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