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教室不是“粉丝加工厂” 构建“大应急”模式  为上海守住安全底线 机场叫车等40分钟?现在仅10分钟 办事不用带证照  一部手机都搞定
第4版:上海新闻 2020-05-15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认为

构建“大应急”模式 为上海守住安全底线

“今天早上我是凌晨两点睡的,你看看我们是否就电话聊一下呢?”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话的时候,记者在电话中还可以听到打字的声音。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专家组成员,这几个月来,从一早睁眼忙到半夜,成了她的工作常态。

不久前,吴凡委员还参加了上海《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建议》(简称“公卫建设20条”)的新闻发布会。吴凡委员表示,关注公众健康,聚焦成“疫”根源,通过组织行为、公共政策预防健康危害因素,促进健康。公共卫生管人群、治社会,是从上游控制病人的增量。上海构建的公共卫生“大应急”模式就是要更灵敏、更智慧、更精准地为这座超大城市守住安全底线。

吴凡委员曾建议,应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能充分体现疾控社会价值的薪酬制度和动态增长机制,以绩效考核为中心,做到薪酬水平与任务、实效相匹配。同时,充分发挥疾控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落实“科创25条”在疾控领域的实施,激发科技创新。去年6月至10月,吴凡委员作为牵头人,与全国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委员一起开展了“落实预防为主、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对全国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摸底。

“这段时间,针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情况,我也在加班加点抓紧完善这个调研报告的内容,在此次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将由我们界别提交给大会以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吴凡委员说,“这次疫情再次警示我们,公共卫生安全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都密切相关,重视公共卫生建设不应只在疫情发生后,构筑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是最大的民生保障。”

今年2月16日,来自中、美、德、日等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25名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在我国开展考察调研,吴凡委员作为专家参与其中。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吴凡委员“金句”连连。在她看来,面对疫情,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科学决策、理性应对,特别是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更需要普通百姓全民行动来应对。

对于即将到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吴凡表示提案还会继续聚焦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她特别提到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上,不能仅着眼于满足医疗卫生体系需求,更应放置于整个大的社会管理架构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考虑。 本报记者方翔江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