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教室不是“粉丝加工厂” 构建“大应急”模式  为上海守住安全底线 机场叫车等40分钟?现在仅10分钟 办事不用带证照  一部手机都搞定
第4版:上海新闻 2020-05-15

教室不是“粉丝加工厂”

任湘怡

“老师的男朋友是谁?”台上老师“深情”地问。

“是×××(某男星的名字)!”台下孩子们响亮地回答。

这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不是电影电视,也不是舞台小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幕。日前,河南一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应援某男星的视频被曝光,引起舆论哗然。视频中,孩子们和老师还一问一答:谁最帅呀谁最帅,某某某呀某某某,谁有钱呀谁有钱,给你花呀给你花……

事实上这不是孤立现象,近日有多地多校曝出类似事情——老师在教室里,组织孩子们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加油。甚至还有老师发微博:上网课前,她放了一首某男星的歌,有个学生在屏幕上打字“某某必糊”。她自述“立马把我惹炸了”,“当着两百多个学生的面狠狠批评了他一顿。”真不知该“老师”出于何目的发布这样的微博。幸而大部分网友头脑清醒,这篇微博立刻引致大量批评。有网友尖锐指出:你对孩子的批评,与授课的内容无关,难道你不是利用老师身份,满足私利?

近几年,加载了网络技术的追星文化出现新现象:饭圈文化。追星者在线上线下集结成圈,用各种方式追捧明星。这些从事教职却心系饭圈的老师们利用孩子们的信任,让懵懂无知的他们说出“某某某最帅”“某某某,我们喜欢你”的口号,让教室不像教室,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本该是授业解惑的知识殿堂,竟成了流行文化的“粉丝加工厂”。

追星作为个人爱好,无可厚非。一旦站在三尺讲台上,个人偏好应让位于职业身份。课余播放流行歌曲活跃气氛情有可原,但把个人爱好强加于教室中的孩童,无异于“娱乐洗脑”。而校园的娱乐化倾向,从长远看来,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弊大于利。

我们在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等待秋天开花结果。那个细心培土、呵护幼苗的人,我们称之为园丁。教育是用生命呵护生命,用时间等待花开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老师都怀有敬意的原因。好消息是,教育主管部门已介入已曝光的“老师粉”的调查。期待更多这样的好消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