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鹏
无人机是一个比较时新的概念,比如说有人用无人机将一顿美味的饭菜快速顺利地送至住在某高层的一位订餐者手上,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例子屡有所闻。老实说,“无人机”这三个字,说老不算老,说新也不见得。话要说到上世纪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军的卡德尔将军和皮切尔将军联名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份被人称为“想入非非”的建议书——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的无线电操纵小型飞机,可让它带上炸弹自己飞到敌方上空投掷。此建议不但得到英军方的批准,而且无人机不久也真的制造成功,但开始时并未装载炸弹,而仅作为战斗机的靶机使用。
我们现在说的“无人机”其实是无人机概念的扩展和衍生(有人用英语写成“无人驾驶的飞行器”,而绝大多数国家干脆只写成drone——蜜蜂发出的嗡嗡叫声)。具体来说,无人机需加以分类:首先,无人机应区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两大类。除了军事目的以外,各个领域、五行八作所用的无人机则都属民用无人机。如植保、救灾、快递、新闻报道、监控传染病、考察野生动物、文艺演出中的奇妙展现、拍摄浪漫效果等,都是无人机的用武之地。有人夸张地说,只要是一个行业,后面就能加上“无人机”三字。2013年,中国民用航空局作出规定,只有重量在116千克以上的无人机和体积在4600立方米以上的无人飞艇在空域飞行时属民航局管理,其他各种无人机(无人飞行器)均由行业协会或操作手自行管理。
通常认为无人机的重量和体积应尽量趋向于小型化甚至微型化。日本有一个团队在研发一种微型授粉无人机。由于大自然的蜜蜂也有濒临灭绝的危险,而农业生产和果树生产中的虫媒授粉(授粉有天然授粉和人工授粉之分,天然授粉包括虫媒、水媒、风媒等)任务约有80%是由蜜蜂来完成的,尤其对果树种植来讲,“蜜蜂即将消失”绝对是一个坏消息。未雨绸缪,科学家们将研发授粉无人机的工作看成一种使命,经过团队的辛勤劳动,第一架采粉无人机终于诞生了。这是一架四翼红白双色微型无人机,已经成功采到了百合花的雄蕊花药。这架微型无人机只有14.8克重,在无人机平台的下面有一个用马尾做成的“枕垫”,涂上一种特殊的胶质;无人机用遥控器定位,到了目的地,花粉被粘住后落入粉袋。目前人们正在继续完善这架无人机,用电子化高科技确保精准性,让无人机自行寻到雌蕊柱头,并打算稍稍增加一点机身的体积,或制成上大下小的倒宝塔形,以便增加必要的软、硬件,并适应大部分经济作物的特点,因为它们多数花粉往往藏得较深。至于效率,可以说,一架无人机至少能顶几十名乃至上百名人工“授粉者”的劳动。科学家们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是无人机(drone),是当之无愧的蜜蜂,因为我们会发出嗡嗡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