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
周末到闺蜜家小聚。我起初担心不会说英文的老公与闺蜜的法国老公无法沟通,在与闺蜜聊天的间隙,偷眼望向他们,居然聊得挺热火。这位上海女婿叫克里斯朵夫,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名著中的主人公同名。他操着一口语音语调不太分明的中文,把一场想象中的“尬聊”变成一幕现实版的“相见欢”。
两位老公都是爱心满满的“女儿奴”,便从育儿经开始交流,洋洋洒洒地聊到了体育运动。我老公喜欢跑马拉松,闺蜜老公则是铁人三项爱好者,说起环法自行车赛,更是兴奋得眉飞色舞。他特地将我老公带到阳台上,展示他在上海买的大号山地自行车。并且,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原则,他给女儿也买了一辆冰激凌玩具车,以便全家总动员。两位男士约好在接下来的金秋时节结伴“上马”(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一起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的脉搏。
克里斯朵夫的家乡在法国南部,有着许多童话般的小屋和终年不败的鲜花。小镇方圆不过两三公里,人与人之间十分友好,有什么事不需要电话,直接走过去说一声就行。“每天买面包,看报纸,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现在在上海也一样。”当他说起自己平静温馨的生活状态,我偏过头去小心翼翼地问:“你该不会看《甄嬛》吧?”嘿,想不到他立刻来了劲——“我看过。”为了证实所言不虚,他滔滔不绝地列举其中人物及情节。说起某某妃子某某贵人,如数家珍;各种关系,捋得清清爽爽;时不时还捏着嗓子,颇为地道地喊上两声——“皇上万福”“皇后吉祥”,看得我唯有瞠目结舌的份儿。
一个男人,一个外国人,居然耐得住性子看古装剧,简直闻所未闻。“因为我喜欢历史呀。”他大大方方地解释,“在电视剧里我可以学习中国历史,各种关系,还有说话的艺术。”闺蜜立刻抓住机会促狭地反诘:“你是在其中学习方法,怎样去应付办公室的小姑娘们吧。”
玩笑归玩笑,人高马大的克里斯朵夫可是枚妥妥的“文青”。从小就喜欢历史,考大学时在历史和经济两个专业中挣扎,最后还是听从了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安稳的未来。打破常规的意外来自一次修车经历。在南法一家汽车修理厂,一张巨幅的长城广告摄住了他的心魄。图中那种独特的人类建筑伟岸辉煌,绵延不断地在群山间逶迤与浩荡,这是他从未见过的风景。那一瞬间仿佛触发了他身体里的某个机关,他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水浒传》《三国演义》,直至《中国近代史》《中国人的精神》,只要翻译成英语或法语的他都找来读。再后来,他遇见了来法留学的闺蜜,被她身上的东方气质吸引,一路狂追到中国,在一家跨国公司找到财务总监的工作,在上海安家落户。他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爬上长城登上烽火台的情形,天高云远,壮丽如飞,那种激越与震撼令他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与家乡的父老兄弟分享:“长城太了不起了!我亲眼见证了奇迹!”
这位新上海人颇有“海派丈夫”潜质,很少泡酒吧或参加party,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陪伴家人,而最爱的娱乐节目就是看电视。他还看过《家有儿女》《乔家大院》等等热门电视剧,当然,还有《上海滩》。他抬起胳膊,做出许文强的样子,嘴里哼唱起大家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浪奔,邦邦邦,浪流,邦邦邦,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唱念做打,还自带配乐,乐得我们前仰后合。一首插曲消除了所有人之间的隔阂,扫除了语言的障碍。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有缘相遇;在艺术的经典中,我们走近彼此。
我常常在想,换个地方生活,你可能需要的不止是适应。你完全可以保持自己的爱好和习惯,只要带着热情,以好奇的眼光,开放的心态,一样可以落地生根,恣意生长,拥有一段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