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宁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线上低价揽客、线下虚假维修从而骗取高额维修费的案件。
2021年初,张先生不慎将手机摔落在地,导致屏幕碎裂。心急的他通过网络搜索该手机品牌维修商,并拨打了排名靠前的客服电话。电话接通后,客服详细询问了手机型号、故障问题后表示,如果只是换屏幕,仅需200元,但拆机时会存在风险,因此要看到实物后才能最终确认。张先生未多想便预约了时间上门维修。
当天,张先生按预约时间前往位于某写字楼内的该实体门店。“工程师”耐心听取故障描述后,告知张先生拆机检修可能会导致内屏和外屏都损坏,然而,这样的“风险提示”并未引起张先生的警觉。在对方引导下,张先生签署了一份“免责协议”。随后,“工程师”便把手机拿进维修操作间进行拆机检修。
几分钟后,“工程师”告诉张先生,手机不仅外屏碎裂,内屏也已损坏,如果要更换原装内屏的话需要支付3200元。原本还能凑合使用的手机这下彻底变成了“板砖”,各种信息也都没来得及备份,张先生只能同意更换高价“原装内屏”。
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张先生的手机再次出现故障,这回他直接前往该手机品牌官方维修点。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告诉他,手机内屏并没有修理或更换的痕迹,也没有明显故障。张先生这才意识到之前是被骗了,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沿着线索顺藤摸瓜,办案人员发现这背后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犯罪,并锁定了一家位于福建莆田,名叫量子穿梭传媒有限公司的企业。该团伙通过线上线下密切配合作案,据调查,相关实体门店消费纠纷不断,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
被告人吴某某被抓获归案后,如实交代了手机维修的“猫腻”。首先,该团伙在网络上冒充知名品牌官方维修点,“线上客服”负责在各类搜索网站推广维护,确保消费者在搜索关键词时店铺的排名靠前。客户一旦来电或在线咨询,客服会根据精心设计的话术,以低于市场价的报价吸引客户前往实体店维修;如果所在城市没有实体店,则会引导客户邮寄手机进行维修。客服在沟通中会提示拆机维修风险,为后续实体店实施诈骗进行铺垫。
网络引流而来的客户到店后,“工程师”会进行“风险提示”,引导客户签署“免责协议”,然后以检测维修为借口,将手机拿到维修间操作,使其脱离客户视线。之后编造手机故障并制造黑屏、无法开机等假象,迫使客户同意支付高额维修费换上“原装内屏”,而实际并未更换。如遇到客户觉得费用太贵不同意修,他们则暗中调包,把客户的原装配件留下,下次再给其他客户使用,以此提升获利空间。
长宁区检察院审查本案后认定,该犯罪团伙在上海、广州、合肥等5个城市设立了8家门店,通过网络引流将客户介绍至门店实施欺诈,涉案被害人共计40余名,涉案金额人民币6万余元,其中调包盗窃10余次。日前,该院以涉嫌盗窃罪、诈骗罪对吴某某、林某某等24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均获法院有罪判决。其中,主犯吴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一万元。其余各被告人被判处八个月至二年十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特约通讯员 钱宇文 本报记者 屠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