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胆大”逃犯到派出所作证  火眼金睛民警“请君入瓮” 代购15万余元“潮玩”竟然只值6000余元? 曾享受过拆迁福利,还能分征收补偿款吗? 小心!手机维修暗藏“猫腻”
第14版:新民法谭 2022-12-28

代购15万余元“潮玩”竟然只值6000余元?

嫌疑人以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

本报讯(通讯员 邱恒元 记者 袁玮)近年来,年轻人中间流行收集各种“潮玩”。例如许多“娃妈”(玩偶娃娃爱好者的自称)喜欢购买收集“球形关节人偶” BJD(Ball-Jointed Doll)娃娃,并对玩偶改装,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潜藏在玩偶娃娃背后的巨大商机,让不少“娃妈”从事代购玩偶的生意。由此,在爱好者群体中逐渐形成了一条代购、改装、交易的产业链。然而,这条产业链却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日前,经徐汇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徐汇区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潘某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

市民小汪(化名)就是这类玩偶的拥趸,她尤其喜欢日本生产的BJD玩偶。2018年年底,小汪在一个交流进口玩偶的爱好者群里认识了同为“娃妈”的潘某后,就经常找她购买玩偶,两人也顺利交易过几次。2019年9月,潘某告诉小汪自己有渠道可以从日本购物网站上帮忙代购日产玩偶,还发了很多货源的截图。由于同为“娃妈”,再加上之前成功的交易经历,小汪并没有怀疑,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间,陆续向潘某转账15万余元,用以让潘某帮忙从日本代购玩偶。

由于订购玩偶是工厂接单后才开始制作,往往要等上三至六个月的工期,所以一段时间内不能收货属于正常现象。再加上潘某一直说快递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发货,所以小汪并未怀疑,继续转账给潘某让她帮忙代购。但一直到2020年9月,潘某在这10个月里只发给小汪价值6000余元的玩偶,这让小汪有些焦虑,开始催促潘某发货或是干脆让她退款。潘某则和她解释说,自己受伤打了钢钉需要花钱,且暂时无暇帮忙处理代购的事。

2020年8月,有一个自称是潘某母亲的人联系上小汪。该人承认了潘某并没有帮小汪代购玩偶,还说要把钱还给小汪。但两个月过去了,对方并没有还钱,小汪就和她又签订了一份还款协议,约定3个月内还清剩余的14万余元,担保人为潘母,但最终小汪也只收到2000余元的利息。在与对方反复沟通无果后,小汪于2021年1月到徐汇公安分局报案。

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后,潘某向检察官交代了自己因为没有工作,但又喜欢挥霍,便萌生了从小汪处骗钱的想法。两人起初成功的几次交易,都是潘某从网上其他卖家处购买玩偶后加价出售给小汪。后来,潘某又想到通过虚构自己有海外代购渠道的方式来骗取小汪的货款用于吃喝、购物等个人挥霍。为拖延时间,她除了从网上现买6000余元的玩偶发给小汪外,还编造了自己受伤打钢钉等事,而与小汪交涉还钱事项的潘母,也是潘某假扮的,目的是造成想要还钱的假象。经司法审计,潘某共骗取小汪14万余元。在检察官的法治教育下,潘某自愿认罪认罚,并在家人的协助下向小汪退赔了赃款,获得了小汪的谅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