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五台山(设色纸本) 张乐平的家私清单 风行水上 海爷其人 票友逸事 听孙机先生讲中国服饰史
第15版:夜光杯 2023-08-30

听孙机先生讲中国服饰史

周洋

2023年6月15日,著名文物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孙机先生驾鹤西行,享年94岁。孙先生一生致力于文物研究,治学严谨,笔耕不辍,擅长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在古代舆服、科技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古代金银器、乐器、装饰品、佛教艺术品等方面反映出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也多有发微。我想起2016年夏天,孙机先生受邀来到上海讲学,我有幸聆听他讲授中国服饰史,真是受益匪浅。

孙机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曾师从沈从文先生研习中国古代服饰史,后追随北京大学宿白先生潜心研究中国古文物。他在古代舆服、科技史等领域用力甚勤,成果丰硕,他的文章深入浅出、考论精当、文辞典雅,在知识界享有盛名,结集出版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从历史中醒来》等著作,每一部都是叫好又叫座。他的讲学在上海图书馆举行,题目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四次大变革》,当天,能容纳800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孙机面对台下热情的听众,坚持全程站立授课。讲座过程中,他辅以笔道细致的手绘图片演示,间或在题板上挥毫板书,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纵横捭阖,充满激情,听者无不佩服这位耄耋老人的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

关于中国服饰史的话题,是孙机先生最为熟稔的研究领域之一。他之所以如此重视中国古代服装研究,其实是以此为门径,通过还原古人衣、食、住、行的本来面貌,探究我国历朝历代风俗人情的演变规律,观照中华五千年文脉的发展与变迁。他的研究方法,则是延续了晚清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创立的“二重证据法”,也即陈寅恪先生所概括的“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这一方法经由他的恩师沈从文先生晚年在服饰研究领域的拓展,到孙机先生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孙机先生看来,中国服饰史上的第一次变迁,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此之前,古人的服饰是“上衣下裳”,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服装款式对应着一整套合乎礼仪的坐姿、站姿和行走方式。但是随着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战事频发,为满足发展骑兵的需要,赵武灵王大胆改革,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发明了裤子和长靴,穿着这种“胡服”作战骑在马上,动作灵活方便,赵国“引进”胡服、建立骑兵后,军威大振,几年之内便成为北方强国。“胡服骑射”这一变革体现出注重实用、勇于革新的中华智慧。这之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时期的服饰出现了“双轨制”现象,即普通民众的穿着属于胡服系统,而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的传统汉族服饰则在皇亲贵族出席正式场合时穿着。这是服饰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也是孙机先生依据古代文物考证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在明清易代之际和民国时期,分别出现了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变革,中国人的服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向轻便化、现代化转变。先生言必有据,知识体系渊博以专研,谨严而精深,现场听众无不感到敬服。

我仰慕先生的学问和操守,他的书,我见一本买一本,闲暇时读上一篇,顿觉神清气爽。那天,我带去珍藏已久的几部孙先生著作,蒙先生一一为我签名留念。先生见我爱书心切,破例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扉页题词:“弘扬中华文化 孙机”,让我受宠若惊,感激不尽。

孙机先生讲的是服饰史,怀的是忧国心。他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他说:“研究服装的历史,就是研究中国过去的形象,还原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唤起民众心中爱国主义的动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