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以色列称走向“全面进攻” 明年全球增长放缓至2.9% “一带一路”倡议 连接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全球视野
第9版:国际新闻 2023-10-11

“一带一路”倡议 连接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全球视野

郑永年

编者按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10年,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给世界带来引人注目的深刻变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今年,“一带一路”倡议迈入十周年,新民晚报邀请10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推出“‘一带一路’大家谈·十人眼中的十年”系列报道,一起“走进”这条独一无二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听他们讲述自己眼里的“一带一路”。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 郑永年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发展项目,更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旨在推动全球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价值和实践目标,将深刻影响我们对于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理解。

导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现代化是一个复杂又多元的过程,它涵盖了物质、人和制度三个层面。在物质层面,现代化表现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的改善、科技的进步等,这些都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为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一种现代化路径,也是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由内而外的延伸。

从历史上看,即便是在完成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内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路径也有所不同。相对于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当时作为后发国家的法国与德国所采取的现代化路径与前者区别明显,更不用说二战后崛起的日本与韩国。可以说,现代化路径从来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模式。

在全球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追赶难度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可能路径与现实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所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在物质层面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与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基本方针一脉相承。就如少数群体的富裕不会带来长治久安,只有少数国家的富裕也不会给国际社会带来公平与稳定。

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对于现代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即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提升,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助推跨国包容性增长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不仅是内向的,也是外向的,它的实现离不开全球化的背景和国际合作的支持。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们正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共同富裕理念。所谓共同富裕,不是财富的绝对平均,而是先富裕起来的社会群体不能垄断获取财富的机会,让其他尚未富裕起来的社会群体也有机会实现富裕。同理,国际社会也是如此,先富裕起来的国家不能垄断财富或阻挠别国的正常发展,必须实现跨国的包容性增长。

基于数十年全球化进程所赋予中国的发展机遇,以及中国迥异于西方殖民主义的现代化方式,中国对于共同富裕的追求让我们有意愿与动力帮助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共享发展的成果。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其他所有的现代化都无法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优势。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

所谓国际公共产品,通俗地讲,富国可以用,穷国也可以用,这就是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让其他国家有机会富裕起来,进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最核心的包容式发展,于人于己都极具意义。

引领力正在增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也取得了许多成功。对这些挑战和成功的理解和分析,将对我们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践,证明了我们对于差异性的尊重。“一带一路”倡议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推进的,而非像西方那样预先定制一个模式,然后一刀切地要求其他国家遵循。“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中注重与当地发展规划,如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越南“两廊一圈”、泰国“4.0战略”等进行对接,我们并未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

西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我们的初心差异显著。“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包容性增长,但西方把它看作是地缘政治竞争的项目,这是西方对中方的重大误读。

近年来,虽然从表面看,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外部环境有所恶化,但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力正在增强,西方则是被动回应。“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首个自主引领的重大国际项目,这是世界近代史以来颇具历史性意义的事件。现在,西方在回应中国的行动,我们应有信心。

此外,我真心希望西方能落实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承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即使西方相关承诺的初衷是竞争,也不意味着中西方合作空间的消失。西方有其优势,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两种优势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可以并行而非互斥的。

因此,我们欢迎所有能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项目。如果像现在的美国一样只关注自己的伙伴国与小集团,反而会阻碍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对“一带一路”倡议充满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原则,坚持我们的方向,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让我们共同期待“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杨一帆 采访整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