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赛后清洁路面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对曾参与上马和即将站上这条城市赛道的跑友们来说,谁是他们在参赛过程中“最熟悉的人”?这个答案或许不那么吸睛夺目,却又是无可争议的——正是散布在赛道每一个服务环节的上马志愿者。今年,与归来的上马一起,这个被昵称为“小马达”的赛事重要群体也回来了。
志愿者的“马拉松”
起点集结处,是日出时分便早早就位的他们为选手们引路和答疑;沿途补给站,是他们为跑者送上饮用水和一声声加油助威;冲线过后,是他们在第一时间为大伙儿递上保温毯……在上马42.195公里的赛道上,志愿者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本周日的上马,不仅是1.8万名选手的马拉松,对来自沪上多所高校的年轻志愿者来说,那也是具有挑战性的“马拉松”。据记者了解,在11月27日当天,很多服务于起点区域的志愿者的到岗时间是清晨4点。即便是负责为赛事收官的终点区域,那里的志愿者们在清晨6点左右也要到岗准备了。再算上他们得先在学校内集合,再搭乘大巴抵达各个赛事服务区域的时间,可见十分辛苦。
另外,今年上马出于防疫安全方面的考虑,惯例的志愿者赛前动员大会没有举办,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线上和小范围的岗前培训。一定程度上,这也对志愿者们的适应能力和上手速度有了新的要求。
有些上马志愿者,他们会出现在起点、终点或赛道沿途。还有一些人,他们此番虽无法直接为赛事提供志愿服务,但仍怀揣着一颗热忱之心。
“最熟悉的人” 迎难而上维护社交距离
很多跑友都知道,上马是世界田径精英白金标路跑赛事,不过站在国际视角,一项马拉松赛到底是如何被打分评级的呢?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表示,其中也有赛事志愿者献出的一份力。
“一项马拉松赛事能否取得成功,志愿者也是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他们带给参赛者的体验,他们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国际上来说,都是评判一项马拉松赛事组织得是否得力的标准之一。比起参与到赛事组织和赛事服务中的其他人员,志愿者才是与选手们离得最近、接触最多的‘赛事名片’。”朱骏炜说,在历届上马的志愿者中,绝对主力都是来自沪上高校的学子。尽管是铁打的“小马达”和流水的年轻人,但他们能一批接一批地高水准完成服务上马的任务,实在让人生出感谢之情。
自2020年开始,与防疫相关的诸多事项被添入到上马的办赛组织工作中,进而也对志愿者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经的上马,“小马达”们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具有感染力的笑容总能赢得选手点赞,而如今,必备的口罩不仅会遮挡住他们的微笑和其他表情语言,还会模糊了他们的声音。幸而,无畏挑战正是年轻人的一大特质。
“如果想要让选手们感到如以往般的亲切,我们可能就要在服务时更加积极主动。还有讲话的音量,戴口罩后声音会变闷,在比赛现场容易听不清楚,这点我们也要更加注意。”不少学生都表达了要迎难而上的决心。
防疫背景下,志愿者们的岗位种类也在传统基础上有了变化。在2020上马起点和终点区域出现过的维护安全社交距离的志愿者岗位,今年依旧被保留。
“马拉松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容易发生选手滞留和聚集的地方。2020年之前的起点引导和终点引导,主要是负责引导、疏导选手和帮忙回答一些问题。而2020年那届和今年这一届,其实就增加了安全社交距离维护的内容,要提醒选手们在这方面多注意一些。从工作量和工作重要性上来说,变得更吃重了。”上马组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员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