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时,连品皓打球已有模有样
冰球,让连品皓成为小小男子汉
朱礼鏊自2020年连续两年蝉联上海锦标赛U12组冠军个人MVP
随着北京冬奥会脚步的临近,冰雪运动日益升温。类似上海这样的南方城市,也开始接受各类冰上运动。作为冬奥会唯一一个集体项目,冰球并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冰娃和冰爸冰妈,在冰球场上已默默驰骋多年,他们与冰球的故事,琐碎而真实,或许将激发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运动更大发展。
◆小珊
从爱哭鬼到男子汉
2022年伊始,两个上海市重要的冰球赛事刚刚结束,在教练陈威、赵健和刘仁带领下,连品皓和队员们代表松江区获得了上海市冰球锦标赛冠军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冰上运动会初中组冠军的优秀成绩。回首冠军路,这7年来的汗水和泪水都是值得的。
13岁的连品皓是一个有着7年球龄的冰球“老将”。说起打冰球这件事,连妈妈笑言,当初只是一次小小尝试,没想到一试就是全家人7年的付出。原来,连品皓很小的时候患有哮喘病,妈妈听说冰球运动可以治哮喘,便让儿子接触冰球。那是2015年,恰是北京冬奥申办成功那一年。大量冰场在那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搭建,很多孩子就是在此大背景下上冰,连品皓也不例外。那年,连品皓第一次上冰就由一个启蒙老师带着教练滑行,“我们觉得儿子挺有天赋的,胆子大不怕摔,没几次就可以脱手自己滑行了,后来他看到旁边有大哥哥拿着球杆打冰球,就自告奋勇想去尝试玩冰球。读小学时,基本上每周都会上冰3~4次,每次1到2小时。”7年来,连品皓从一个体弱多病的爱哭鬼,变成了一个坚韧、善良、有目标、有信念的男子汉。
“记得2016年参加一个国际暑期夏令营的时候,一个捷克教练对连品皓的评价是最爱哭的冰球小胖子。2020年再次见到这位教练时,对方满是惊讶地问我,是什么让连品皓变成一个体魄强健的男子汉?不怕苦不怕累,教练的指令都可以有效完成。”连妈妈知道,改变儿子的是每周至少4次风雨无阻的训练,这让孩子具备很好的体格,也提升了冰球技能。在冰妈看来,让孩子蜕变的是对冰球的热爱,对无数场全市、全国乃至海外比赛胜利的渴望,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孩子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行为更自律 内心更强大
朱礼鏊是全明星滑冰俱乐部09队队长,上海市男子冰球乙队(2007~2009)成员,也曾入选国家冰球选拔人才少年队(2009组别)。5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世博滑冰馆和小朋友第一次滑冰,看到隔离水马区比他大几岁的小哥哥们穿着护具拿着冰球杆在场上飞奔的样子,非常喜欢。于是妈妈带着他开始滑冰,第一次带他滑冰的是冰球教练王傲(如今还是冰球自媒体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滑冰训练,教练开始让他穿上护具进行冰球训练。后来进入冰球队,朱礼鏊认识了很多同龄的孩子,多年相处让冰娃们关系非常融洽,朱爸爸觉得这对于独生子朱礼鏊来说非常难得。
对于冰球,朱礼鏊几乎从来没有过抵触心理,不管是训练时碰到高难度,或者比赛时遇到失利挫折,他都能很好地调整自己,这也得益于他同时擅长长跑、泰拳、乒乓球等多项运动。小的时候他还需要听父母的建议协调时间参与,现在进入中学,他基本可以自己规划时间。晚上有训练,白天便抓紧时间完成功课;冰球有重要赛事,他会和爸爸协调减少泰拳的训练;最近功课较忙,运动时间就改为长跑或者自我体能训练。遇到去外地参加全国比赛,全家更是提前做好规划。朱爸爸感慨,参加冰球这项集体活动让孩子和家长都学会了时间管理。
孩子打冰球的这7年,让连妈妈很有感触的是,“冰球对人的要求非常全面,教练们耐心和专业地传授给孩子冰球技艺,同时也以身作则影响并让孩子们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7年,冰娃的确收获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收获了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冰娃们的友情非比寻常,他们不仅一起在中国的十多个城市挥洒过汗水,还一起飞往中国港台地区,还有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捷克、俄罗斯等国家并肩作战。训练艰苦时他们相互鼓励,比赛时共同拼搏,失败时难过的泪水和胜利时激动的泪水早已经将他们融为一个大团体。这些都是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习不到的性格和精神培养,正因为有这些精神力量,冰娃们几乎个个学习成绩优异。”
冰爸冰妈一家亲
为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冰球训练中,连妈妈笑言他们这些冰爸冰妈称得上是一群可爱的全技能后勤工作者,“我们扛着20斤的冰包带着孩子穿梭在城市不同的冰场上,车里一年四季放着老棉袄,同时也要制定好孩子们的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训练两不误。同时,冰爸冰妈们也是最好的啦啦队。”
为了学习优秀的冰球教育,同时感受冰球大国的冰球文化,2018年,连妈妈带着孩子去捷克训练,度过了难忘的寒假。“在当地,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冰球场,每个社区也有自己的冰球场,孩子们放学后就在教练的带领下先进行训练。在那里,很小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自己独立穿戴装备,教练负责系鞋带,训练后也有浴室可以洗澡。不像中国的孩子,冰爸冰妈都是全程陪同,负责穿戴。”在这个过程中,连妈妈和其他2个家庭去过很高大上的豪华冰场训练,也去过小镇中用石头和水泥砌成的古老冰场训练,还体验了一把户外冰场训练。就在那段时间,连品皓射门技术突飞猛进。“从以前基本不进球,回来之后突然开窍了,成为团队的第二得分手。”连妈妈说,“虽然是去国外训练,其实就是吃苦冬令营。我们3个家庭的冰爸冰妈,租了两辆车,每天负责孩子紧凑的训练,穿梭在不同城市的冰球场间。捷克除了大白菜和萝卜,基本上很少见到绿叶菜,只有猪肘、香肠、炸鸡和面包,这可苦了我们这些“中国胃”,我们带去成箱的方便面最后都成了美味佳肴。3个家庭训练结束后围在酒店小桌旁分批吃饭,成了每天最放松的时候。”不但如此,冰妈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有洗衣服!一天3场训练,孩子们基本是湿透了下场,酒店送洗衣服来不及当天送回,所以衣服都是冰妈在酒店手洗的。回国时,妈妈们的手好像老了几岁。“我们还在捷克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国年,找到了当地唯一一家上海餐厅,终于吃到了青菜、烤鸭、红烧肉。忆苦思甜,孩子密集训练回来后的成果让我们几个家长都觉得所有的辛苦没有白费!”
其实一开始,连妈妈、朱爸爸们都是冰球“小白”,随着儿子冰球技术成熟,他们的冰球知识也丰富起来。“‘专家’的塑造之路无非三个途径,多看:爸爸们每周末有时间就会看看NHL和KHL比赛,还有冰球世界杯的比赛等。妈妈们购买很多冰球相关的原版书籍,进行学习。多听多讨论:冰爸冰妈们也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聚会,讨论孩子的冰球技术,技战术分析等。最重要的还是实战经验:每次重要比赛后,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观看视频回放,一起讨论总结。虽然打冰球的南方人不多,但冰爸冰妈们和一些在国外的华人冰球家长组成群,互相交流冰娃的培养和冰娃的成长道路。冰爸冰妈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