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新书推荐 美国的十年乡土调查 半个世纪前的过年
第14版:小楼书香 2022-01-26

美国的十年乡土调查

书名:《留守者:美国乡村的衰落与愤怒》 作者:【美】罗伯特·伍斯诺 译者:卢屹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笔者近来关注上海及全国的乡村振兴,在田间地头采访之余,常买一些书来开阔思路。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伍斯诺写的这本小书,堪称佳作。倒不是因为他写透了美国乡村,而是因为他看问题的方法值得学习。他用十年乡土调查的成果告诉读者:要了解美国乡村,就要在新闻报道和统计数字之外另辟蹊径,直接下沉到小镇、到农场,去倾听乡村人的心声。

作者在第二章“当前的危机”中写道:“1810年,美国人口中95%都是乡村人口;1910年,是55%;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降到了只有20%。学生在分析这些数据时不难理解其中隐含的意思。城市化是现在以及过去的重要社会趋势。城市、城郊是行动发生的地方,乡村社区则落后了。”然后他笔锋一转:“这些城乡对比虽然有意思,但其重要性则更多地取决于各地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全国概况。”那什么是各地具体的情况呢?他解释说:“就绝对值而言,许多乡村社区的人口是在增长的,有些社区是保持稳定,而有些是在严重减少。因此,生活在不同社区里的居民感受是不太一样的。你在跟人们交流时会发现,感受跟原始数据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比数据更重要。”

作为一名新闻评论员,笔者对此深以为然。我们写乡村振兴,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些宏观数据上,而不能下沉到田间地头,不能把评论写在大地上,那我们很难写出接地气的文章。

为了了解统计数据背后的美国乡村现状,伍斯诺用了十年时间,和助手一道考察了数百个乡村社区,采访了上千名当地居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黎巴嫩镇和史密斯中心镇的对比研究。

在千年之交,《华盛顿邮报》一位撰稿人在黎巴嫩镇待了一天,发现主街如此空寂,便写道:“狗都可以当街躺下睡个长觉,不用担心被吵醒,更不用担心被车子压死。”几年之后,伍斯诺去那里考察,发现情况也是一样。他在书中写道:“我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张照片,是主街上一栋破败不堪的三层建筑,它曾经用作银行的办公房,这充分反映了这座小镇的遭遇。1880年,住在这里的人有1600多人,而现在200人都不到。”

他指出,如果游客只看黎巴嫩镇这样规模的小镇,那美国乡村的景象确实暗淡,但黎巴嫩镇以西几公里的史密斯中心镇,由于是县政府所在地并拥有本地企业,则相对较有活力。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美国居民除了务农还有其他在此生活的理由,乡村社区的人口状态就比较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乡村社区中有将近80%的社区自从1980年以来人口都减少了,而以社会公共事业为经济基础的镇只有不到30%减少了人口。同样,乡村社区提供生活休闲场所也很重要,比如湖泊、河流、山地以及吸引游客和退休老人的温暖天气。在七分制设施评级中,评分最低的社区中有70%以上都减少了人口。相比而言,评分最高的社区中减少人口的仅有15%。

伍斯诺通过大量实地考察与现场倾听,还对2016年美国大选中的城乡投票差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一个民调机构的统计,乡村地区有62%的选票投给了特朗普,相比之下,特朗普在城郊只得到了50%的选票,在城市只得到了35%的选票。对城乡政治分裂,当时最主要的解释是,乡村居民正在遭受经济困难,他们需要改变现状。一个相关解释是,占乡村人口大多数的白人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和重男轻女的倾向,投票时会偏向白人男性候选人。伍斯诺通过在乡村社区的深度定性访谈发现,“简单用衰退论调讲述美国乡村的经济困难”是无法理解乡村真实现状的。他特别指出:“乡村居民并没有为了住到城市里而成群结队地离开这里。”至于种族歧视和重男轻女,他认为一些批评家也言过其实了。关于乡村久已存在的愤怒,他说其实更多是针对华府的,很多乡村居民认为华府在地理上和文化上都远离乡村社区,政府没有兴趣试着理解乡村的问题。

读完全书,回过头来再看书名,会有更深的体会。单从一些统计数据或新闻报道来看,美国乡村是在衰落,乡村居民是有愤怒,但要理解美国乡村的衰落和愤怒,一定要“怀着尊重去倾听”乡音。这也许是本书最有意义的地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