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凯丽
公公家闲置的门面房今年迎来了第“二十八”位租客,生活如戏,如同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租客们的故事有酸甜苦辣涩。有抱着创业梦的大学生,有想立足大城市的外来人员,也有举家迁徙落户的新上海人。
上一任年轻租客开的湘菜馆搞得满屋子的辣呛油腻味儿,被公婆无情地终止了续约合同。于是小小的门面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空窗期,公公看着门口张贴的“出租”海报,掐灭了手中的烟,钻进了屋子。一天,一对来自安徽的王姓夫妇寻了过来,说是要开早餐店的,觉得公公家门面市口好,房租合理于是看中了。经过了一番“面试”,白纸黑字尘埃落定,这对夫妻正式成为了公公家的第“二十八”位租客。简单捯饬了下店铺,三天后便正式营业了。老王家主营山东杂粮煎饼,另外还有油条、粢饭糕等上海人民喜爱的早点,也许是方圆几里都没有这样的早餐店,也许是老王两口子真诚的服务态度,早餐店开业不久生意便风生水起了。我寻思着两位安徽来的怎么对上海人的口味掌握得如此精准。原来在来奉贤之前,他们已经在浦东干早餐这行有十余年了,随着浦东城市的规划发展,老王的店铺被写画下了“拆”字,考察了一下市区现有的符合餐饮规定的门面房,他们居家“迁徙”到生活成本没有那么高的远郊来,于是就有了和我们的缘分。看着租客生意红火,公公再也不愁租客拖欠房租了。
不久,愁容又挂上了公公的脸,陪他的还有老王夫妇。原来为了响应上海市市容规划整顿工作,区城管对全区的门面房开展清理整顿,取消油烟类街面餐饮和无证经营点。老王夫妇的门面可是证照齐全,就是人气颇高的油条和粢饭团等属于“油烟禁区”。
在公公四处打探出路消息之时,老王夫妇却默默地回了店,把自己关了两天。一天傍晚,老王提着两笼崭新的蒸笼来到我们面前,打开笼子,里面齐齐整整地摆着五只小包子,“来!尝尝,新开发的品种,蔬菜包和肉包。”只见包子形状圆整灵巧,大小适中,尝一口皮薄馅多,新鲜多样的蔬菜在口中带来了丰富多层的口感。原来那几日老王夫妇把自己关在店内是在开发新品种,他们在短时间内自主开发制作了口味多样的蒸笼包子、紫米饭团、小笼包等环保早餐。热气腾腾的各式包子少油、柔软,有荤有素,符合健康养生理念。老王夫妇不仅响应了政府的号召,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人们追求健康与保护环境的诉求,早餐店迎来了新的生机。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开早餐店远比我们想象的辛苦,凌晨三点,老王家的店就亮起了灯,在昏暗的黄色灯光下,老王夫妇忙碌的身影在宁静灰暗的凌晨街头显得格外突出。磨豆浆的声音从屋内传出,与搅拌面糊的“叮叮当当”声组成了一曲唤醒睡梦中人儿的美妙乐曲。勤劳致富,这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拥有十多年经营经验的老王夫妇,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的成果和顾客的赞誉。新家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