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东路隧道进入浦东第一个红绿灯,位于浦东南路路口。从这里开始一直到临近上海科技馆的丁香路口,5.5公里长的世纪大道,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沿途十个路口,有一道独一无二的靓丽风景:蓝白制服下,一群英姿飒爽的年轻女警,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海中指挥交通,用智慧、汗水、青春日夜守护。
这是浦东“从来未有”,也是全上海唯一一支女警交警中队。她们的中队长张丹青,则是最早一批在世纪大道执勤的女交警,也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位。
“丹青来了,一头短发,像个‘假小子’。”世纪大道女警中队指导员许洁敏是张丹青的老搭档。回忆初识“第一面”,是2008年,张丹青初出警校,许洁敏是交警支队二大队东方明珠中队副中队长,也是张丹青的“带教师傅”。
那时候东方明珠中队有一个“女警岗组”,驻守世纪大道浦东南路,人称“浦东第一岗”。重要性不言而喻,难度也不容小觑:车多、人多、复杂情况多、处置要求高。让许洁敏意外的是,这个“假小子”不到一个星期就出师了:张丹青不但勤学善问,而且毫不怯场,短时间内就把路口情况、车流走向给摸清,并熟练掌握了排堵疏导、违法处理等基本功。
但女生就是女生,“假小子”也是。不仅风吹日晒,皮肤饱受“摧残”,还要面对猝不及防的人身攻击。“当时不比现在,警察要罚人,有些人直接开骂。”许洁敏记得,岗组里许多小姑娘都被骂哭过,但张丹青一次没有,而且她还是管事率最高交警。
一次,张丹青拦下一个乱穿马路的水果商贩,听说要处罚,商贩立刻青筋暴起,而他手边就是一把水果刀。张丹青镇定自若,该批评就批评,该罚款就罚款,执法流程丝毫不乱,气场让对方服服帖帖。事后队友问她:“丹青,当时不怕吗?”张丹青说:“怎么不怕?但执法者怎么能后退?”
2008年,上海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午夜1时,大队启动应急预案发出加班通知,家住杨浦区的她第一个赶到单位。执勤路上很滑,不少女警摔伤了,早早回到队里休息。张丹青却一直值勤到过了饭点才回来,身上满是泥水。大家问起,她满不在乎:“我摔了两跤,摔就摔了呗,起来拍一拍就可以走了。”其实摔了跤之后,张丹青没有站起来就走,她想到上班高峰即将到来,忍着痛跑到附近商务楼里借来扫帚,把积雪扫干净:自己跌倒的地方,不能让别人再摔跤。
从当初的东方明珠中队女警岗组,到如今的世纪大道女警中队,张丹青一手一脚筹办,带领12名女警、32名女辅警担负起世纪大道10个路口的日常交通管理,还把执勤时间延长了两倍。为了让队员们尽可能多一些时间休息,她每天早晚高峰必然守在路口,中午有整治行动,她也总是一人一岗坚持到底,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
今年春季一次交通整治中,张丹青拦下一辆逆向行驶的共享单车,要对骑车老汉罚款50元。老汉纠缠一番见张丹青不为所动,竟趁她处理给别人开单时溜了,但他的身份证还在张丹青手里。
撤岗后,张丹青在路口等到冻僵了老汉也没回来。两天后,老汉“反咬一口”投诉张丹青“无故扣押他身份证”。尽管如此,张丹青没有记恨。她了解到老汉没有固定工作、生活拮据,主动和社区民警上门,协调居委会为老汉争取到了低保政策。但最后,她还是找到老汉,将罚款“进行到底”。那一刻,老汉握住她的手,含着泪连声道谢。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