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不忘传统 为篆刻作品“增色” 贝拉: 越写,离家就越近
第8版:文体汇/人物 2019-08-18

贝拉: 越写,离家就越近

贝拉今天上午在书展现场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作家 贝拉

读书习惯:身边的孩子都长大了,我现在终于有大段的时间阅读了。

荐书:读经典,《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读了很多遍,每一次读感受都不同。

浪漫主义作家贝拉出生于上海,迄今已出版《魔咒钢琴》《九一一生死婚礼》《爱情神秘园》《伤感的卡萨布兰卡》等十余部小说著作,但参加上海书展,却是头一回,这头一回搞得有点隆重,除了新书发布在中心活动区举办之外,还来了许多旧友新知,加上众多喜欢她的读者,贝拉不由叹道,我自己都没有料到会那么闹猛。

贝拉在20出头的年纪离开上海,赴日本留学,后又远赴加拿大生活,一路走得传奇而又鲜明。但是离故乡越远,故乡在她的心中就越是辉煌,上海成为她反复书写的永恒主题,每一个故事都与上海有关,每一段爱情都与上海若即若离,每一次写作都是对故乡的回望。叶赛宁说过“谁找到故乡,谁就是胜利”。

为历史留印记

这次上海书展,贝拉带来的新作《幸存者之歌》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以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迈克·麦德沃之父在上海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小说。迈克·麦德沃的名字在好莱坞几乎无人不晓,他担任制片人的电影有《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费城故事》……八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迈克的父母是上世纪30年代从俄罗斯逃到上海的犹太人,1941年迈克就出生在上海,直到6岁才离开。迈克从贝拉上一部作品《魔咒钢琴》开始认识贝拉,得知她来自上海,就情不自禁地给她讲自己父母亲在上海的故事,讲他的父亲大卫如何从一个衣食无着的青年成长为当年美商上海电话公司的高管,以及在日本入侵上海后的种种变故。

迈克对贝拉说,他很感谢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但是迈克能给到贝拉的写作资料非常有限,包括他父母结婚照在内,不过就是十来张老照片。而迈克只在上海生活了6年,一个孩子6岁前的清晰记忆,能留下多少呢?贝拉从档案中查到的资料也就10页左右,当年迈克父亲大卫作为美商电话公司职员所留下的文件、求职照片,甚至还有一封手写的要求加薪的报告。可这些都不足以支撑一部非虚构作品。

贝拉采访完迈克的妈妈一年多之后,她就离开了人世,这让贝拉意识到,自己身边,见证上海这段历史的犹太老人们越来越年迈了,留给贝拉写作的时间愈发紧迫。“但是我的虚构,细节想象的填补,得到了迈克的极大认可。”哪怕小说里的一个电话接线员的出现,都经过贝拉的真实考证。

为故乡写童话

书展上人们热火朝天的买书人让贝拉惊讶,见到那么多席地而坐、贪婪地吸收知识的孩子,贝拉的眼睛里漾出一片慈爱之情。“要读经典,一定要读经典,读得越早越好。”贝拉说,“经典里的人性描写,使我的写作离开了泥地。”

贝拉说自己的写作起点并不高,非专业中文系出身的她,最初的写作激情洋溢,无节制地在小说里释放情感。她从2005年开启“犹太人在上海”系列的写作规划,第一部小说《魔咒钢琴》完成于2006年,时隔十三年,才有了第二部《幸存者之歌》,写作的进步有目共睹,她明年准备推出第三部——以贝拉自己的外公一家的真实经历为蓝本而创作的长篇小说《遥望金色圣殿》。贝拉的外公是“江亚轮事件”的幸存者,这个沉船事件遇难者人数达到3000多人,超过了泰坦尼克号,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掩盖了真相。贝拉的外公就在这场沉船事件中救下了一个5岁的犹太小男孩,并把他安置在自己上海的家里住了100多天,这为贝拉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在贝拉长长的创作计划中还会有一个长篇童话,童话里,上海将变成一个浪漫美丽的城堡,在这个城堡中,一切美好的光明的事情都正在发生。“相信这篇童话,会点亮迈克暮年的人生,人越接近老年,童年的一切就越会回到眼前。”贝拉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书中的人物和写书的贝拉,他们似乎朝着各自的生命轨迹运行,但却常常碰撞到一起。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