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记者 郭新洋 摄
沪剧《一号机密》
昨天晚上6时30分,80后的陈小姐下班后,在7号线地铁上刷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购票信息,作为上海人,她想看看还能不能抢到两张明晚上海沪剧院的原创沪剧《一号机密》的首演票,“国庆节前,我带着儿子去文化广场看过杂技剧《战上海》,很好看。还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听说也很美,就是票有点难抢……”
年轻人想看
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红色故事真不少,汇聚了全国各地献礼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的精品佳作,尤其是来自上海的三部作品——
杂技剧《战上海》、沪剧《一号机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更受人追捧,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红色主题作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目光。
10月18日,《战上海》作为本届艺术节开幕大戏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一次用杂技剧来开篇。观众或为剧中高难的杂技技巧喝彩,或为舞台上塑造的英雄形象鼓掌,当背景歌曲唱到“你毅然放开我的手,用热血把思念覆盖”“或许会提前离开,我们都明白”时,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其中一位“90后”姑娘在散场后表示,没想到红色题材作品这么“燃”、这么好看。
比《战上海》诞生更早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更是赚足了年轻人的眼球。从上海出发,西安、成都、呼和浩特、宁波、苏州、郑州……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全国巡演的两个月里,几乎场场爆满,多次加演仍一票难求。一段97秒的视频宣传片,在微博上播放次数超百万,让《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网红”。这部获得了“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许多“90后”“00后”自发“二刷”“三刷”。到今年年底,《永不消逝的电波》将演满100场,演出邀约更是排到了2021年。
同样,就在沪剧《一号机密》上演前,已经有很多年轻的观众翘首以待……
年轻人爱演
如果把目光从观众席投向舞台,这些红色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有生命力,是因为年轻演员的精彩表演——青春的力量让旗帜的舞动更加有力,让红色更加鲜艳。
电影演员潘虹在看完《永不消逝的电波》后曾感叹:这些舞蹈演员怎么那么会演?主演王佳俊和朱洁静都是年轻人的偶像,朱洁静参加过《这就是街舞》,王佳俊当年也是一名《加油!好男儿》选手……
24岁,这是杂技剧《战上海》演员阵容的平均年龄。年轻人不断探索杂技与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融合表达,例如“雨夜飞渡”一幕,主创以当年苏州河畔的木桩为灵感,设计了梅花桩道具,通过演员在梅花桩上攀爬、跳跃的技巧,表现我军战士的智勇双全。年轻人更懂得爱情的表达,双人滚环、双人力量、双人绸吊等手法,展现两位主人公从相识相恋到为了共同信仰而暂时分别的情感历程,唯美浪漫。主演王怀甫还在参加这个剧组之后,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一号机密》也是由上海沪剧院优秀中青年演员共同主演,院长茅善玉透露,沪剧院还计划打造全新红色题材作品《承诺》(暂名)。“都是为剧院中青年演员打造的作品,我们希望每一代演员都有自己常演常新的剧目。”
年轻人会写
走进《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后台,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作曲杨帆、服装设计阳东霖等主创都是“80后”,韩真说:“我们年纪相仿,审美和思维频率非常接近,大家的创作态度都非常‘拼’,一起经历了无数次头脑风暴,无数次推翻重来。”《一号机密》的团队当初接到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上海沪剧院青年骨干在创排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本职演出和出差任务,本着对这个戏的热爱和期许,大家都铆足了劲,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得空就在背剧本、练唱腔、走点位、塑人物。
年轻人的表达,是国际化的,《战上海》是一次上海杂技工作者的厚积薄发,他们经过这些年《时空之旅》《小龙飞天》《十二生肖》等一系列作品的探索和创新,已经积累了用“杂技语言”吸引世界目光的经验,年轻的表达,国际化的语言,不仅为人物、剧情服务,更为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服务。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