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广兰路站到浦东机场站之间 八节编组列车明起全程开行 “不能说” 汽车之城 长征镇“智慧健康”帮居民“管好身体” 龙吴路“堵心”小区变“舒心”家园
第7版:上海新闻 2019-10-22

“不能说”

范洁

“我要调动工作了,明天就走。”“到哪里?做什么?去多久?”“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这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的一段对话。国庆前夕,青海原子城采访,“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在舞台上还原了这动人一幕。

这个10月,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迎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5周年。金银滩草原,诞生了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也诞生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在原子城纪念馆,有一张看似寻常的照片,是四个上海姑娘在帐篷前站成一排,但这却是基地唯一的私人合影。1963年,王兰娣、范德娟、罗惠英和俞锡君被分配到基地,初来时并不知在军事禁区照相的严重后果,而后来这张向家人报平安的相片也从未寄出。1993年,核武器研制基地退役,四姐妹天各一方,这张合影成了压箱底的旧物,被小心翼翼地珍藏了半个世纪,直至筹建纪念馆方才公开。

原子城里的“上海元素”,远不仅此。在浦东上钢社区,居住着40多户曾在原子城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宣讲团在这里找到了一本回忆录的主人;在奉贤,背景视频播放了一张氢弹爆炸零前报时员的照片,一位男士找到后台说,“她是我的母亲”……

“你那几年干什么去了?”“不能说。”“是不是犯了错误不能回来?”“不能说。”北京、上海、河北、山东、安徽,如今基地人散逸四方,终其一生仍保持着沉默,保守着原子城的秘密。

我们欣慰地看到,从《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相遇》,到热播剧《激情的岁月》,原子城的秘密逐渐走向公众;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到“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程开甲,“两弹一星”精神永续传扬。然而,还有太多无名英雄,他们不说一言一语,但和那一声东方巨响、一张报纸号外、一帧珍贵照片一起,被珍藏进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正如原子城纪念馆最后一个展厅的名字——“共和国不会忘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