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中国希望俄土协议有助缓和地区局势 以色列总统已授权蓝白党领导人组阁 印尼总统组新内阁主要政敌出任防长 3毛钱打破智利30年“经济奇迹” 特朗普取消对土耳其经济制裁
第11版:国际新闻 2019-10-24

3毛钱打破智利30年“经济奇迹”

国家陷入大规模暴乱 总统道歉并宣布改革

智利警方逮捕街头示威者图IC

“这不是关于30比索,而是关于30年的时间。”西方眼中的民主典范、发展最成功的拉美国家智利,在创造了30年“经济奇迹”后,连日来被大规模暴乱席卷。智利总统皮涅拉22日晚公开向国民道歉,并宣布20条改革措施,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公务员降薪、收取高达40%的富人税等。然而,暴乱导致的宵禁仍在持续。

“新自由主义”好学生

在南美大陆西侧呈长条状的智利,是地球上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之一。在中文网络有限的描述中,这是一个安详、宁静、略带神秘感的国度。在西方媒体眼中,这是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典范,“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好学生。但14日开始,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陷入暴乱之中,并在上周末达到高潮。全市78个地铁站和多座大楼燃起熊熊大火,连不少出售救命药品的药店都遭到破坏,甚至有人在沃尔玛超市被活活烧死。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起已历时10天,造成至少18人丧生、上千人被捕,并迫使总统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的惨剧,直接起因竟只是地铁票价上涨了不到3角钱。作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5万美元的中高收入国家,区区3角钱绝非问题的根本,而只是民间积怨的导火索。

民众生活日益艰辛

上世纪70年代,智利右翼独裁政府全盘接纳了一份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相当彻底的私有化,并消除大部分贸易和金融壁垒,鼓励外国投资。苏东剧变后,俄罗斯等国采取的改革均以此为模版。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智利这片试验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恶性通货膨胀,还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但与许多拉美国家类似,智利贫富分化严重,而且随着近年经济增速放缓越发恶化,为暴乱埋下伏笔。

2010年,现任智利总统皮涅拉首次上台执政。身为亿万富豪的他大打经济牌,成为智利自皮诺切特下台后20年来首名右翼总统。显然,智利民众对改善经济的渴望盖过了对右翼独裁的恐惧。

2018年,皮涅拉在经济不景气之下再次当选总统。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打乱了原有的国际贸易体系,波及全球经济。随着国际市场铜价下跌、油价上涨、美元汇率走强,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的智利未能摆脱泥潭,民众生活日益艰辛。

全球困境不是个例

其实,近来出现类似抗议的远不止智利一家。在南美北部的厄瓜多尔,因为政府取消维持10年的燃油补贴而陷入大规模抗议示威。在地中海畔的黎巴嫩,因为政府向类似微信的社交软件收取每天0.2美元,爆发10年来最大规模的暴乱。

乍看之下,这些抗议分布很广,似乎没什么关联。但细察之下,原因又可归结为一个:民众认为政府巧立名目剥夺财富,使生活更加艰难。但从政府角度看,长期福利与补贴已使财政入不敷出,全球经济形势更恶化了财政困境。

说到底,这些都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解决。但在现有机制下,这些符合西方普选标准的国家又不能通过选举解决问题。厄瓜多尔为取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援,必须压缩财政开支,不得不取消燃油补贴。而黎巴嫩除了压缩政府开支,更需要国际社会协力构建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从根本上讲,面对这样的全球困境,需要的是更加合理完善的全球治理机制,以及以“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根本目标的发展观和人权观。但在某大国单边主义横行无忌的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本报记者 杨一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