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新与旧 沪剧“红色宝库”添新成员 带着《凯撒》“闯滩”课植园里“寻梦”
第13版: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2019-10-24
一个宝岛戏剧人的上海情缘

带着《凯撒》“闯滩”课植园里“寻梦”

夕阳中的朱家角 记者 孙中钦 摄

吴兴国夫妇和“柳梦梅”“杜丽娘”合影

一直致力于传统京剧当代创新的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创始人吴兴国,在一叶知秋的夜晚,坐在朱家角课植园的花花草草间,隔着一池清水听对岸袅袅婷婷的“杜丽娘”唱出“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誓言,似猛然间被触动心弦,这许多年为戏做过的梦、吃过的苦一股脑涌上来,炯炯有神的眼竟蒙上一层雾。

“真没想到,时隔11年再来朱家角,这里竟全然变了模样。谭盾的水乐堂到底做成了,现代音乐居然在老建筑中生长绵延,还成了打卡胜地;而张军则把课植园变成了‘杜家’的后花园,让我等凡人能随杜丽娘、柳梦梅一同入梦……这确实是只有在上海才能做成的事。”此度来沪,吴兴国和张军携手打造的京昆当代戏剧《凯撒》在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上聚焦无数目光,“创新戏就要在上海试水,这里的观众秉承着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气韵,最是喜好新鲜事物,也能读懂创新。”

2008年,吴兴国带着改编自希腊悲剧《美狄亚》的《楼兰女》首度亮相上海。短暂停留期间,他被好友谭盾邀至朱家角古镇,站在一个其貌不扬的老房子前面,听说这里会被变成一个现代音乐声场,他心里打了无数问号:“谁会在路上颠簸2小时,跑到天一黑路上人也没有的古镇,来听什么现代音乐?”

然而,时隔11年,置身水乐堂的正厅,吴兴国惊叹于这能奏乐的建筑。当面前的那个玻璃罩升起,远处的山和寺便尽收眼底,你仿佛听见了山间的鸟鸣,还有寺庙庄严的钟声。“一滴水”从天顶上落下,清脆的“哔啵”一声掉进池中,泛起如花般的涟漪,“水乐堂”的奏鸣曲便开始了。

听完现代音乐,从古镇漫步进入课植园,那是另一个梦的开始。自小科班出身的吴兴国,对京剧乃至戏曲的爱是深入骨髓的,“我很知道,我爱什么,我要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尽管来之前就有心理准备,张军的实景园林版《牡丹亭》还是让他喜出望外:“放在这样的旅游景点演,原本以为会是那种最普及的旅游剧目,简化的、蜻蜓点水般来表现下昆曲的美。却没想到,居然有这样的文化质地,太不容易。”

回到最早先“隔水听音”的观赏模式,笛声悠悠远远从对岸随着水波飘过来,“水磨腔的韵味不能被扩音器坏了味道,你注意到没有,演员都是不带‘小蜜蜂’的,我们听的是原音。可是,居然这么清晰透亮……”吴兴国轻声和太太分享观剧心得,声音里满是惊奇和赞赏。一曲终了,吴兴国第一个站起来鼓掌,那是献给张军的掌声,是献给这台别致的《牡丹亭》的掌声,更是献给这座城市保留的最多元化艺术表现方式的掌声。

最后,吴兴国跟太太、制作人林秀伟这样说:“当年,把上海作为‘当代传奇剧场’走进内地首站是对的,如今,把《凯撒》放在上海首度亮相也是对的。”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