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的武术繁荣,精耕细作的上海办赛,为期5天的武术世锦赛,既是对中华武魂的一次全新展现检阅,更让传统的武术项目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被赋予更多内涵。盛会、幸会、再会!武术的世界不说再见。
风情
他们是赛场上金发碧眼的异域风情,武术不再是东方人专属,百花齐放让武术春满园。
他们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的文化使者,当越来越多“金发碧眼”站上赛场,诉说自己的武术情缘,武术文化才有了世界语言的推广,武术运动愈加欣欣向荣。
本届赛事,无论是套路项目还是散打项目,竞争都空前激烈。来自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武林高手”为争夺44枚金牌全力以赴。越来越国际化的武术赛场背后,也是中华武魂在世界推广的一个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外国选手不仅参与人数大幅提升,竞技水平之高也令人赞叹:刀枪拳棍,各个武术套路项目都有外国选手的参与。就连“洋裁判员”也用中国话发布指令,以中国武术界标准的手势向观众致礼。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40岁的美国散打选手柯林斯打完这次比赛就将退役,第一次来上海,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惊奇,从班车的安排、赛场的服务到现场氛围都非常出色。现在比赛结束了,他也终于能好好逛逛这座城市。他说:“退役后,我希望下次能以教练的身份回到这里比赛。这是座魅力四射的城市,设施优良的场馆,专业和善的工作人员……这一切都让这次世锦赛之旅变得非常美好。”
标杆
曾经,武术名家集聚上海,精武会将武术的种子在黄浦江畔深深埋下,影响至今。
而如今,在上海举办的这届武术世锦赛也创下了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选手数量的历史“新高”,成为上海办赛的又一典范。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评价说,“上海打造了武术史上的新标杆”;吴廷贵也评价说,“上海的这次办赛不一定是绝后的,但一定是空前的”。
办赛的标杆来自细致。从比赛场馆闵行体育馆的功能再造和全面升级,到首度将套路项目与散打项目分在两个场馆内办赛;从组委会赛前先后两次组织测试赛,以“全要素演练”来精益求精,到志愿者通用培训为基础、专业培训为重点、岗位实训为核心。一切赛场背后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武术世锦赛实现“开放、精彩、卓越”的办赛宗旨。
“上海的投入、资源、努力,包括开幕式以及整个比赛的流程,还有各种的体育展示,都比以往各届更好。”在接受采访时,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张秋平就表示,“上海标准”将成为一个可以被传递下去的优良范本,形成文字资料之后,将会被提供给未来的世锦赛办赛方。
上海的办赛模式,上海的办赛标准,已在世界体育范围打响了名气。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