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滨路活力街区夜市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们欢迎杨建正摄
今年9月上旬,上海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给上海警方写了一封感谢信。与以往因警方及时破案、挽回损失而致谢不同,这次商家是感谢警方帮助降低营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国连锁的企业,我们切身体会到上海一流的营商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以及精细化的城市治理能力。”
原来,为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让“活力上海”同时也是“安全上海”“秩序上海”,警方今年9月出台《上海公安机关促进本市夜间经济发展“八条举措”》。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朱亮警官今天上午透露,一个多月来,警方的努力得到了各界认同与赞赏。
扎实的惠民诚意
警方推出的八项举措,大部分集中在简化审批、提升办事效率、降低营商成本上。比如深受便利蜂等连锁超市欢迎的就是这样一条举措:引导商业综合体加强智能安防设施布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安保人力资源投入减少,降低企业负担。通过集中研讨和实地调研,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不再要求夜间经营的24小时便利店夜间必须安排两名值守人员,企业可通过加强技术防范等措施减少人员配备,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夜间安全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企业经营成本。
类似的举措还有不少,比如同一场地举办相同内容的多场次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只需一次性提交申报材料;经常举办商业促销活动的商场,承办者可一次性向属地派出所报备;大型群众性活动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限实现“双减半”,并可通过“一网通办”申请等等。
这些举措的推出,让申城不少大型活动承办者感受到诚意。今年国庆长假期间,10月4日和5日,金山区城市沙滩举办2019上海“简单生活节”。针对两日活动内容虽有不同,但是场地条件、安保环境基本一致的情况,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予以一次性许可。“2019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的10场系列活动审批申请,也实现“一次性许可”,大大减少活动承办方的往返次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据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姜晓东介绍,今年9月启动“八项措施”以来,公安机关通过“双减办”“一次性许可”等便民服务措施,共完成5000人以上大型活动的许可审批14项27场次,其中对符合条件的6项19场次活动实施一次性许可;共完成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大型活动的许可审批93项266场次,其中对符合条件的31项204场次活动实施一次性许可,共减少承办者跑路173次。
用创新提高“管事率”
活力与安全,有时会成为一对矛盾。姜晓东特别强调,警方在推出系列举措的同时,没有放松对秩序与平安的要求。比如,在大型活动举办上,警方通过协助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安全咨询服务,指导承办者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未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及时进行干预;对可能对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坚决予以停办。
在社会面治安防控上,警方通过“视频、实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夜间经济发展区域的“管事率”,实时掌握案件多发区域及各时段内的发案状况及防范重点,加强对夜间经济发展区域,特别是超市卖场、轨交站点和商业网点等特定区域周边扒窃拎包、强行散发小广告等街面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为夜间经济营造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对宾旅馆、休闲娱乐等行业场所开展分级分类管理,实现服务精细化、打击精准化。姜晓东举例,比如以前有群众对入住宾馆时遇到民警敲门检查,认为体验度不佳,有侵犯隐私之嫌。现在更多通过前置登记人员提高发现能力,保安人员履职能力和智能化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存在黄、赌、毒、黑等底线问题的行业场所开展精准打击。
服务总是跨前一步
夜间经济的发展,与物流业息息相关。但在交通管理十分严格的市中心区域,车辆停泊、卸货都受到限制。为此,警方出台措施,通过设置夜间道路停车场,开放夜间道路装卸货时段等措施,满足群众和商户的实际需求。
久光百货车库出入口易出现排队积压,影响华山路、南京西路交通的,警方为此在愚园东路(常德路-铜仁路)南侧增设道路停车场,允许停放时间为下午6时至次日上午7时,缓解静安寺商圈机动车停放矛盾。杨浦分局会同区建管委在“五角场-大学路”示范街区周边支小道路开辟251个道路停车泊位,为商铺经营者和顾客提供方便。长宁分局采取“错时停车”“共享车位”等方式挖掘停车潜能,在“上生新所”、幸福里等5个夜间经济示范点增加了20%停车资源。
针对企业反映“因超市、商店夜间配送货物易引发交通违法行为”的问题,交警部门在加强指导和教育的基础上,调整完善非现场执法标准,将“货车在无禁止停车标线的路段装卸货物”等正常物流作业的情形不纳入“电子警察”执法范围。比如宝山分局排摸了属地284家沿街超市、便利店,梳理出164家门设黄色禁停标线的店面,通过征询商户的意见建议,个性化开放夜间装卸货时段,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