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四方汇聚布展台 一朝功成隐幕后
第6版:第二届进博会特刊 2019-10-28

四方汇聚布展台 一朝功成隐幕后

◆参展商正在搭建展台

◆首件入馆展品“法拉帝”高速巡逻船正在布展

工人正在将展板安装到位

◆现场监理与工人沟通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文首席记者 陈炅玮 摄

周末的国家会展中心热火朝天:馆外,大型重卡鱼贯而入,卸货堆料;馆内,施工人员攀上爬下,忙于搭建。随着第二届进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参展商调集全球资源搭建展台、调试展品,准备以最佳状态亮相进博会。而当盛会开幕,这些工作人员又将隐身于幕后,为展会安全、顺利召开保驾护航。

天涯海角“飞”来援军

“感谢您,天涯海角‘飞’来的援军。”前天下午,法拉帝集团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陈钢在机场接到来自意大利总部的技术人员,并发了一条朋友圈。继去年在首届进博会上展出两艘游艇后,今年“法拉帝”带来了一艘亚洲首发的195型高速巡逻船,并成为首件进入展馆的展品。

陈钢说:“其实在巡逻船运抵中国的前几天,就已有意大利总部的技术人员在上海待命,随后负责将拆分开的两部分船体原样拼装好。现在他们已经回意大利处理其他工作了,下周也就是进博会开幕前还会回来。”

陈钢这次在机场接到的是第二批意大利总部同事,负责展品调试。“本周船体通电后,他们将对内部仪器进行调试,届时才能为我们的客户展示这艘巡逻船的先进之处。”而随着展期临近,陈钢也将见到越来越多的总部同事,市场部、销售部、工程部等,全球团队都会聚集于此,共同迎接大批参观者。

而在这艘巡逻船旁边的,就是第二届进博会室内最高的展品。德国永恒力叉车亚洲首发的Miniload料箱型堆垛机的立柱最高可达25米,昨天包括其在内的6辆叉车已经到位,而去年共展出4辆。“我们展位周边都是大型展品,为了确保布展进度,周日凌晨我们申请通宵布展,目前已用大型吊机布置好了叉车等装备。”永恒力叉车(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鲍文彦告诉记者,新加坡同事已经通过远程连线帮他们调试好了叉车,今天上午他们会继续搭建展位,并定于明天让这几台叉车“动起来”,“等到展会开幕,我们就能做动态展示了,让参观者可以现场体验。”

细则更细 进场更顺

相比去年10月15日“金牛座”龙门铣率先进馆,第二届进博会的首件展品入馆要晚了一周。10月26日启动布展,却同样要在11月2日完成,这个进度赶得上吗?记者昨天在各大展区转了一圈,发现参展商的搭建工作有条不紊。

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的8.2馆,新西兰佳沛公司的展台初具雏形,钢结构基本完成。展台搭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各种流程更加顺畅,“去年我们排队进场花了不少时间,但今年流程有所优化,在进场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驶入轮候区,再进入安检区,而不必开到停车场候场了。”此外,现场工作人员的证件也更早到手,且全部审核成功,人手充足了,自然搭建效率也更高了;各项安全须知、消防要求也提前以邮件形式告知施工单位,避免出现现场改动的情况。

昨天下午2时,一辆叉车把瑞士斯达拉格公司的高精度机床运送到位,接下来就要搭建展台了。斯达拉格机床(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主管陆静皓对此进度很满意。“今年进博局发给我们的展商手册更加详细,特别是在进场安装方面,会告知明确时间,而不必运来展品后在外面等待。”她告诉记者,进博会交通APP的上线,也为参展商解决了大问题,“无论是大巴士还是小汽车,都能在APP上预约停车位,方便多了。”

近在咫尺 却难一逛

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这是国家会展中心里最常见的装扮。这两天,各大参展商展位上的施工队伍,以及为展会进行配套建设的队伍都已到位。他们操作着大型吊装机械,攀上爬下安装各类建材和设备,用双手搭建起一座座酷炫的展台。而等到进博会开幕,这些工作人员将隐于台后。

昨天下午1时,刚吃好午饭回来的杨师傅,用手机拍了一张3号馆的全景,而此时并没有太多的展品入驻,各大展台也仅仅是钢结构。“我是昨天到进博会的,把这个展台搭好应该是后天,就要回山东了。”

相比他的“错过”,馆内还有更多与进博会“咫尺天涯”的建设者。为了确保施工安全,进博会每个馆、每个展位都专门配备安全员,哪怕只有一家单位在施工,馆方也会有相关服务人员和监管人员在场,徐师傅就是其中一位。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除了午饭时间,他不能坐下,不能看手机,必须在展馆里不停走动,日行2万多步进行监督——脚手架是不是过高、安全带有没有系好。

作为消防安全员,郭永杰的职责更重。他随身带着打火机,展台上的地毯、墙纸、桌布等都要剪下一角烧一烧,确认是阻燃材料后才能铺设。从消火栓、电缆线到阻燃板,这些都是巡查内容,还有馆内演练。“出现突发情况后,安全员到达现场的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

进博会开幕后,安全员将继续留在馆内做安全服务工作,不过必须坚守在馆内一亩三分地上,最早来、最晚走。“亲友也会问我,进博会到底什么样?大家都很羡慕我能进来工作,但估计到时候我只能和他们说说看到哪些大型机械了。其他展馆,只能是路过了。”

而对于陆明明来说,去年他和团队为进博会5个场馆运送展品,却连明星展品“金牛座”在哪里都不知道,“今年应该也没空看吧”。作为东方物流集团会展物流部的经理,陆明明已是第二年参与进博会展品运输。“进博会的展品物流就是一场接力赛,每件展品都离不开大家的通力合作。等到进博会开幕,我们还会奔波在馆内为客户解决各种问题,尽管近在咫尺,但想要逛一逛,真的很难。”陆明明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