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今年首次迎“双访问港”邮轮 治高空抛物,断电30天合适吗? 让社区治理有“温度”也有“风度” 黄浦警方“铁骑队”今组建出征
第2版:要闻 2019-10-28
浦东探索长三角社会治理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

让社区治理有“温度”也有“风度”

你有“家门口”服务,我有区域养老融合发展,让社区治理有“温度”也有“风度”。在浦东新区主题教育中,围绕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三项新的重大任务,针对长三角社会治理领域跨区域交流互动少、缺乏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库等问题,打造交流互动平台,形成“家门口”服务体系等一批制度设计的样本。

“真没想到,我们村里也有物业服务了。”在惠南镇远东村,如今村民们和城市居民一样,遇上停水、停电,只要打一个电话,村物业服务专职人员就会来到村民家中,为他们排忧解难。

让村民们受惠的,是浦东新区在社会治理领域实施的“样板工程”——“家门口”服务体系。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浦东新区做实做好村家门口服务中心的“四站一室”(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卫生室),着力打通农村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服务零距离”。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建成村家门口服务中心307个,覆盖所有行政村。

以往,村委会不同程度存在行政化、机关化问题,村干部“一人一桌一电脑”甚至一人一间,不仅占用了大量空间资源,而且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浦东明确提出“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的理念,倒逼村干部“断、舍、离”。即:切断“我是干部”的工作情结,形成“我是服务者”的工作意识;舍弃“等着村民来”的惯性思维,引导村民“有事来办事,没事来坐坐”;离开“我的工位和电脑”,走到村民当中去。“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也由此获得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社区不仅要有关系和情感资本等所培育的‘温度’,更要有遵循社区公约、让渡个体部分利益和权利等所构建的‘风度’。”对于社区治理的智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刘建军如是说。

近日,在以“民生共享、治理联动、幸福和谐长三角”为主题的“上海浦东·长三角社会治理论坛”上,“长三角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研发基地”正式启用,将围绕中央以及各省市确定的社会治理重点问题、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基层工作热点难点问题,重在制定实操规范,形成制度安排,打造创新品牌。

今后,论坛将每年定期举办,打造一个长三角城市共同探讨社会治理的平台。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