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政府军增援库区
得到土耳其支持的叙反对派大量装备23 毫米双管高炮
土耳其军队的T-155自行火炮
从10月9日起,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北部库尔德控制区,这就是代号“和平之泉”的军事行动,也是土军继2016年8月“幼发拉底盾牌”行动和2018年1月“橄榄枝”行动后的第三次大规模越界作战。那么,本轮冲突究竟会给叙利亚乃至中东局势带来什么影响呢?
重要的是水库
土耳其出兵,与美国“放水”有着微妙的关系。经过与土方多轮沟通后,10月7日,美国宣布从叙利亚库区撤军,48小时后,土军的进攻就开始了。与前两次越界不同,土耳其在“和平之泉”作战中打出“解救受‘恐怖组织’(即库尔德武装)奴役的叙利亚人”的旗号,安排获其资助训练的叙利亚国民军(即过去反政府的叙利亚自由军)打头阵,土军更多以航空兵、炮兵和装甲兵支援,赶走库尔德武装后,在土叙边界叙方一侧的拉斯艾因至塔尔阿布亚德一线建立30公里宽的“安全区”,避免库尔德武装向本土渗透。
俄罗斯《观点报》分析,土耳其在国内经济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仍对外用兵,真实意图不光是削弱库尔德武装,更大的目标是控制叙西北部拉卡省重要的幼发拉底河水源地,进而对下游的叙利亚和伊拉克产粮区施加影响力。有迹象显示,尽管中途出现过暂时停火,但土军及其叙利亚盟友的重兵集团仍准备围攻拉卡省的塔卜卡水库,那是上世纪70年代苏联为叙利亚援建的,是幼发拉底河最重要的水利工程,目前水库和大坝均由库尔德武装控制。
土耳其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集体抵制,美国威胁进一步加大对土经济制裁,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直接宣布停止对土出口武器弹药。虽然土耳其在战前展示了集结于该战区的大量豹2和M60T坦克,但在战斗中可以发现,土军根本没动用豹2,因为该坦克的后勤保障依赖德国,进口断绝后便难以使用。更微妙的是,土军士兵几乎都乘车作战,危险的徒步行军巡逻全交给仆从的叙利亚国民军完成,问题是当“炮灰”的国民军“出工不出力”,在10月中下旬的攻势中磨磨蹭蹭,未能直取库区重镇曼比季和科巴尼,这意味着土耳其无法扼住土叙边境的交通要道M4公路和幼发拉底河渡口,让库尔德武装有了调整部署的时间,同时也为他们和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寻求妥协创造了条件。
“诸侯”选择让步
客观而言,库尔德武装更像是叙利亚的“诸侯”,他们在2011年内战爆发后采取“保境自守”的策略,与政府军、反政府武装都保持距离,即便偶有冲突,也都“点到为止”,从不拼命。直到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猖獗后,偏居幼发拉底河东岸的库尔德武装受到围攻,他们为了生存而战,继而赢得美欧支持,旋即用了三年时间消灭“伊斯兰国”大批有生力量,拿下极端组织老巢拉卡,成为强大的军政集团。2018年,库尔德人多次凭借美军空中支援,瓦解叙政府军强渡幼发拉底河的作战,独享哈塞克、代尔祖尔两省的粮食和石油利益。
鉴于美国撒手离去,土耳其步步紧逼,库尔德人被迫调整策略。在俄罗斯斡旋下,10月13日,库区和阿萨德政府达成协议,允许驻阿勒颇的叙军第4军增援库区。叙军兵分三路,第一路进入塔卜卡和塔尔阿布亚德;第二路是主力,进至曼比季设防,阻止土军进攻渡口;第三路沿M4公路向哈塞克外围开进,掩护库尔德武装的侧翼。某种程度上,进驻库区的叙军扮演志愿军角色,而非彻底将库区纳入中央政府,那里的司法和行政部门仍由库尔德人掌握,维持现状。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仅10月14日至15日,叙军至少有75辆坦克、步兵战车沿公路开进曼比季,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甚至有人从家里翻出30年前老阿萨德总统的画像迎接政府军到来。16日晚,搭乘皮卡的叙军先头部队抢先进驻叙土边境城市科巴尼,那里是库区政治中心,向来不许外来武装进驻,可见库尔德人做出巨大的让步。
克里姆林宫的态度
实际上,俄罗斯也意外地成为“和平之泉”行动中的获益方。俄新社记者注意到,就在叙军进驻库区重要城镇之际,俄罗斯军事人员也同步抵达。在曼比季周边的公路上,俄宪兵部队的台风装甲车在十字路口建立隔离区,车上插着俄叙国旗。或许是迎来外援后有了底气,库尔德武装在战场上变得积极多了,16日至17日,他们重创抵近塔拉塔米尔的叙国民军,将敌人击退了3公里。
就当前形势看,土耳其预先的作战意图难以达成,不但没有填补美军撤离的真空,反倒将重要的曼比季、科巴尼拱手交给叙政府军。有些媒体猜测,土耳其接下来会有两种选择,第一种保持现有的军事占领区,供叙国民军充当根据地;第二种是由土军主力发起进攻,与叙政府军正面作战,那意味着“和平之泉”冲突严重升级。事实上,土耳其继续进攻的底气不足,尤其它要考虑支持叙政府的俄罗斯的立场。出现在土军前方的俄罗斯宪兵表明了莫斯科的立场,“你们应该收手了”。因此,外界推测土军将不得不在占领1000平方公里的库区土地后停止前进。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