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商务车上开讲“化学课” 神仙眷侣从北极圈到滴水湖 携手“不迷路” 梦想为舵好奇为帆 专注为桨 从“我为实验狂”到诺奖为我“狂” “学渣”逆袭诺奖得主并非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第4/5版: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19-10-29

商务车上开讲“化学课”

上海交大的刘志伟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志愿服务,竟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一课”。给他上课的老师,还是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瑞·夏普莱斯,上课的地点,在浦东机场开往临港的一辆商务车上。上课时长约1个小时。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巴里·夏普莱斯受邀来到上海,出席顶尖科学家论坛。经过10多个小时的飞行,他来到上海,而刘志伟则是迎接这位顶尖科学家的志愿者。

一上车,夏普莱斯教授毫无倦意,与志愿者和科学家助理聊了起来。教授先说,上海的交通路况很好,他到东京开会老是拥堵,随后询问起上海的公共交通情况。当得知上海已开通17条地铁线,教授竖起了大拇指。

随后,教授话锋一转,开始“上课”了。

他先是询问刘志伟,读博期间有过实验失败的经历吗,有没有碰到过数据不可用的情况?是怎么一步步克服的?刘志伟一一作了回答。

随后,刘同学请教了关于“复杂流体”的问题: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刷牙,牙膏作为比较常见的复杂流体之一,把牙膏挤出来的过程,要用多大的力?挤出来的牙膏是不是很听话,乖乖地立在牙刷上,不塌陷?若是教授去撒哈拉沙漠想刷牙时,行李中的牙膏是否已软化?若是跑到南极想刷牙时,牙膏是否已结冰?

刘同学所说的现象,都是复杂流体流变学所关心的问题。这引起了夏普莱斯教授的兴趣。教授指导了一些专业观点,随后还开心地举例说:“转圈圈的轮胎,都是复合体系。”

时间过得很快,车辆很快就来到了临港,而教授的“上课”兴趣依旧很高。夏普莱斯教授对刘志伟说,流变学包罗万象,类似于点击化学,需要找准切入点。

下了车,刘志伟很兴奋。这堂特殊的化学课,让他真正感受到,科学家与自己是如此之近,顶尖科学家对传播科学知识是如此的热衷,即使是对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中国学生。本报记者 郭文才

蔡骏 叶晓雯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