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书法 眼见未必实 秋深叶黄 “治国必先齐其家”(三) 新闻梦的“叶”与“根” 垃圾分类始自童年 睡眠的烦恼
第16版:夜光杯 2019-11-02

“治国必先齐其家”(三)

白子超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此为《大学》之“传”第九章结尾文字。

曾子所引第一首诗是《诗经·周南·桃夭》,此诗歌唱幸福婚姻。全诗三节,每节四句,所引为第三节。夭夭,形容鲜嫩而艳丽。蓁蓁,形容茂盛。之,此、这个。子,指女子。于归,出嫁。宜,合适、相称;宜家谓家庭和顺。有一本讲《诗经》的书这样翻译四句诗:桃花美艳艳,桃叶绿蓁蓁;此女嫁来了,和睦一家人。还有一本书如此翻译:小桃长得真姣好,绿绿的叶儿多秀茂;这姑娘要出嫁了,家人的生活定美好。

曾子所引第二首诗是《诗经·小雅·蓼萧》,有人认为是天子宴请诸侯之诗,有人认为是诸侯颂扬天子之作。蓼,音路,形容词,长大貌。萧,即艾蒿。宜兄宜弟,谓兄弟和睦。

曾子所引第三首诗是《诗经·曹风·鸤鸠》,此诗是歌颂贤人之作。鸤鸠,音尸纠,即布谷鸟。忒,音特,差错。两句诗的大意是:他的仪表举止端正,没有差错,可以匡正四方各国。

曾子对所引诗句均有点评,由此及彼,借诗说理,表达政治观点。前两者说家庭和顺、兄弟和睦,然后就可以教化国人了。后者说被颂者无论是作为父亲或儿子,还是作为兄长或弟弟,都足以让人效法,然后民众就会效法他了。说家事,目的在于说国事。最后,曾子再次总结:治理邦国的道理就在规范家庭的道理之中。

曾子讲解《大学》,体例一以贯之,先是直接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然后引用《诗经》《尚书》的相关语句咏叹之,佐证之,目的是使讲解的理论内容更生动、更丰富、更引人,因而更有说服力。讲“治国必先齐其家”,亦如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