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书法 眼见未必实 秋深叶黄 “治国必先齐其家”(三) 新闻梦的“叶”与“根” 垃圾分类始自童年 睡眠的烦恼
第16版:夜光杯 2019-11-02

垃圾分类始自童年

华 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这一个美好的愿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其中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是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国家,都十分注重对儿童的教育,让垃圾分类成为儿童的良好习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儿童自觉实践垃圾分类,而且做得非常好。

在那个物资比较贫乏的年代,老百姓十分自觉地实行干湿垃圾分类。那时的湿垃圾是喂猪的,每家几乎都准备了一个盆,平时将淘米水、剩饭剩菜、菜皮等倒在这里。每天有农民挑着担子上门回收,看量之多少,一般给一两分钱,内容比较丰富的可以给三四分钱。但是丰富的情况很少,因为在困难时期,家家户户几乎没什么剩饭剩菜。

我记忆中,有一次一碗饭馊了,母亲调了一些稀面糊,将米饭倒进去拌匀,稍稍放一点发酵粉和糖,在锅里摊成饼,美其名曰“舒头令”。吃起来,酸酸的带一点甜。这个做法,似乎各地都有,“夜光杯”上就曾经介绍过。在最困难的那三年,湿垃圾一度几乎消失了。人都缺少吃的,哪有多余的东西给猪吃呢?

对于干垃圾,孩子们几乎都会自动分类。那个年代,国家物资紧缺,提倡物尽其用,每座城市都有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废品收购站遍布大街小巷,甚至闹市区的黄金地段也有。收购站将废品分为纸张、塑料、橡胶、破布、玻璃、金属等若干大类。孩子们会将家里的废品归类分放,例如废纸,平时扔在一个网兜里,有一两斤重了,卖给收购站,每斤5分钱。其他如塑料、橡胶、破布、玻璃、金属等分门别类存放,积累到一定量就卖掉。废塑料卖一毛多一斤,玻璃两三分钱一斤,最贵的是铜等金属,可以卖一块多一斤。许多废品的价格,那时的孩子们耳熟能详,例如牙膏皮、鸡肫皮3分钱一个,晒干的桔子皮两毛多一斤,旧书本一毛两分一斤。

有些废品除了收购站回收,中药店也收,像鸡肫皮、甲鱼壳、桔子皮等。我有几个同学知道中药店收购人中白,就把马桶上的结垢铲下来晒干卖给中药店,收购价比较高。人中白消毒后与其他中药配制,可以治疗牙龈及咽喉肿痛。此外,还有人指甲,中药店也收购,与其他中药配制后可以止血、利尿。

那个时代,大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家长很少给孩子零花钱,但是几乎约定俗成,家家户户卖废品的钱都归孩子所有,卖废品的收入成为孩子福利,因此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勤奋一点的孩子一年下来大约能有一两块钱福利收入,像前面说的那些非常聪明的孩子,可能会有五六块或者更多。这点钱在当时可以派不少用处,那时棒冰四分钱一根,铅笔三分钱一支,订一份《中国少年报》,每个月一毛二分。由于这样的原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垃圾箱很少有垃圾,因为都被孩子们提前分类处理了。

读高中的时候,我的一个女同学卖了一条一尺多长的辫子,得了20多块钱,令大家羡慕不已。可是有人说,某某卖了两尺多长的辫子,竟然换了一辆自行车,真是让人惊得掉下巴。特别是男同学,恨自己为什么没有长两条长辫子?

上个世纪孩子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今天似乎无法复制,但从儿童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和节能环保教育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