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逢周末看看茅台的股价,都想问问上周的自己,为什么只看不动?四季度以来,茅台股价高高挂起的同时,恒瑞医药、格力电器、牧原股份等龙头白马都在高位整理,而医药家电农业板块中的其他非热门个股却很少有动静。为什么主力资金总是在热门、龙头股之间流动,而不去挖掘那些所谓的低价潜力股呢?这种“抱团取暖”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从字面上看,“取暖”反映了市场的大环境,大多数行业“凉了”,企业业绩不赚钱,投资者买股票也不赚钱,就激发了资金取暖的需求。“抱团”意味着市场投资风格的趋同,大家都在买类似的股票:在弱势行情内,资金主力追逐市场认可的确定性,散户投资者则从众追随获利能力好的主力资金。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偏好降低,低价股存在流动性问题,没有人会想做接盘侠;而具有确定性收益的行业是稀缺的,就形成了大家都买类似股票的趋同交易。
在起起伏伏的A股历史上,类似的抱团取暖发生过很多次。如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市场走势风险加剧,而当时房地产作为政策支持的新型支柱产业,未来发展可期,于是市场资金不断聚集到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使得2002-2003年间,钢铁、银行、机械设备等行业均有不俗的超额收益。直到2004年房地产调控加码,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抱团行为才随之瓦解,相关个股股价开始回撤。
又比如现在的资金抱团,也是类似的走向:经济下滑预期下,投资者对风险厌恶,成长股、潜力股不再受到青睐,场内资金开始犹豫,甚至退出;然后“聪明钱”北上资金上线了,持续抄底其看好的板块(金融医药家电白酒)并产生了一定的赚钱效应,机构看到机会加仓抱团这些板块个股,然后散户也一拥而入。在经济未见好转的情况下,赚钱效应无法扩散,资金只能越来越集中到这些热点、龙头板块之上。
回顾股史,抱团取暖的瓦解原因往往是抱团资金聚集的行业基本面发生了变化,由于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企业经营因素、突发事件的影响,该行业成长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打了折扣,资金自然就各自为战了,股价也会无情回撤。另一个原因是抱团资金的机会成本上升,也就是说别的版块出现了更好更大的收益性和赚钱机会,资金抱团也会因利益的驱使而瓦解,比如今年一季度的券商板块,二季度的工业大麻概念,对于市场人气和资金的吸引十分明显,这期间白酒家电等板块,相继调整,仿佛褪去了光环。
不过从目前来看,医药消费的未来成长空间依然强劲,政策面也没有紧缩的迹象,抱团的情况大概率还会持续。那么现在我们投资者该做什么呢?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咱们一无信息优势,二也没有下单抢筹的速度,想要成功跟上主力吃香的喝辣的,又不想成为接盘侠被割了韭菜,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
首先,切勿逆势而为,少做左侧的判断,多做右侧的跟随。盈利的行业和方向明明已经被主力资金“抱”出来了,对于那些无人问津的边缘股,咱们普通投资者就不必劳心费力去作伯乐了。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关心经济数据、产业新闻,经济大环境对于市场抱团行情的延续性是至关重要的,产业新闻则反映着抱团板块的基本面情况变化。总之,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多看少做,抱紧大腿,方为上策。 长江证券 陆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