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雨中晴 石城枫红 摇蚕豆 “不要脸”戏说 招牌菜的姿态 《繁花》也用的“搨”字 也说吴淞老街
第15版:夜光杯 2019-11-23

《繁花》也用的“搨”字

褚半农

前不久有人在朋友圈中发了幅画作,文字说明是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搨”的。画作“搨”得不错,除了点赞外,我还特别注意到“搨”这个动词,便随手留言“搨”了几句:“搨是个方言老词,可以是写字、画画的意思,清代《官场现形记》中已经这样用了。”

《官场现形记》中说的是,一个曾遭弹劾的官员,“想法子”拿银子“捐复原官”,在“做了手脚”后,又有更好的去处。可一打听,原来弹劾他的知府,现在刚好是那里的“上司”。他怕好事受阻,托一个叫胡理的人送钱给“上司”同乡徐都老爷,请他写封信美言美言。徐都老爷倒实话实说:“没有什么大交情,怎么好写信;就是写了去,只怕也不灵。”胡理因想从中捞外快,拼命鼓动说“那里管得许多。你看银子面上,随便搨几句给他就完了。”(第3回)很清楚,“搨”在这里是写字的意思,“搨几句”,也就是“写几句”,或是写封信,当然也含有应付的意思。

我的方言资料库中还有明朝的书证,如(扇子是)“上等金面精巧的,先将礼物求了名人诗画,免不得是沈石田、文衡山、祝枝山,搨了几笔,便直上两数银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之一)是说请沈、文、祝几个大画家在扇面上画几笔,扇子就值钱了。这个“搨”包括画画和写字,也含有随意之意。

明代例句与今天隔了三百多年了吧,字义完全相同,至今还在使用,可见其重要及不可替代。这也再次说明,方言是有源头的,我们现在每天讲的方言,是一代代人流传下来的。金宇澄先生获奖小说《繁花》中有大量的上海方言,其中也用到了11个“搨”字。“搨”,其基本义项是涂、擦,《繁花》例句主要内容也是要表达这个意思,但涂、擦对象有所不同,从其出现的语境分析,这些例句表达的意思可分三类,一类都是指女人化妆,有搨粉、搨唇膏、搨刨花水等,共有6个例句,且看两例:

1.现在呢,女人已经不背大刀,手枪了,只会搨粉,点胭脂,扭扭捏捏,一讲就笑,完全堕落了。(八章·二)

2.徐老师已脱了眼镜,香气四溢,春绉桃玉睏衣,搨了唇膏,皮肤粉嫩,换了一副面孔。(壹章·贰)

还有一类是搨其他,如“海德拿出一片(面包),搨了黄油,让小毛吃。另一片也搨黄油,摆到银凤面前碟子里,银凤一动不动。”(贰拾壹章·贰)。第三类比较特别,其他10个例句都是“涂(擦)”上去,此例却是“擦掉”:“矮老太当场吐一口痰,鞋底搨了几记讲。是我倒霉,触霉头……”(引子)

“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认定为“拓”的同义异体字,也没有另出“搨”的其他词条,而“拓”在上海方言中是读“托”音的,如“开拓”“拓展”等。这倒正好说明“搨”是一个方言字,一个方言特色动词,它的各个义项,“拓”是无法承担的。但《吴方言词典》未收此字,《上海话大词典》第一版和第二版收有此字,义项仅“抹、涂”和“拓土”。本文“搨”例句表示的字义,如再加上同农业生产有关的,义项还要增加。拙著《莘庄方言》(2016年)“搨2”列有义项4条,其中1是“写字、写稿”,2是“画、画画”,还另有“搨粉”等词条,再加上“搨1”的义项,“搨”的各个义项都完整列出来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