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雨中晴 石城枫红 摇蚕豆 “不要脸”戏说 招牌菜的姿态 《繁花》也用的“搨”字 也说吴淞老街
第15版:夜光杯 2019-11-23

招牌菜的姿态

庄 琼

在小龙虾馆的菜单上,小龙虾们按照不同的做法分门别类。我朝“本店招牌菜”的那一栏看去,第一行的“蒜蓉小龙虾”格外显眼。于是,一下子点了三盘。

当我看着坐在我对面的同事小叶,一边剥开须壳,挤出白嫩虾仁投入自己的口中,吮吸着手指尖,一边又不忘数着小龙虾,“一盆小龙虾怎么这么少,剥着剥着没几下就吃完了?”也是,钱多量少盆还是那么大,在蒜蓉和黄瓜的掩盖下,量确实是比之前少了。最后,我俩一致认为,老板这是变相地把价格悄悄提上去了。

尽管如此,但在没有替代品之前,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吃,只是价格贵,每次不能敞开吃,总惹得我们一肚子不满。小叶就说,和她妈妈一起跳舞的几个常去的一家小餐馆,多少年了,虎皮椒炒肉丝一直是18元一盆,让我俩也去试试。隔天,我们带着好奇心去吃了一次。还真没白来,虎皮椒炒肉丝就是这家小餐馆的招牌菜,又好吃又下饭,一份菜抵三个菜。

于是,我们俩从小龙虾的固定食谱,跳入更大更广的世界里。一家位于闹市区临街的一盘菜让我目瞪口呆。这家店的招牌菜是一道家常豆腐煲,25元一盆,好吃,量又足。这道菜就是门口的店名,广告单上的logo,小视不得。先把豆腐剜成一个个小球,再放进肉末丝,吸饱了肉末丝的豆腐球就可取出奉客了。那天中午,我和小叶吃得拍案叫绝,吃得狼吞虎咽。小小的餐厅里洒满午后的阳光,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家厨房里那盏湿漉漉的神圣灯光。从此,这家餐馆成为我和小叶聚餐的场所。

去多了,许多景象了然于心。这里一到饭点,食客就络绎不绝。客人一进店,点完单,这道招牌菜一定第一个闪身上来,盛在纯白色骨盆里。一桌人都是嗷嗷待命的这家常豆腐煲,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开吃。店里的老板是一位谈吐不凡的年轻人,还在餐厅的一个角落里布置了水果区,作为食客的餐后小食。他喜欢跟熟客话家常、交换人生经验,不在乎你耗了大半天只点一盘招牌菜不点其他菜,你尽可以免费喝很多柠檬水,然后方便地使用厕所。

据说这家店换了几个服务员,也换过厨师,但这道家常豆腐煲的分量,却没改过丝毫。食客们来这也不当自己是外人,如果点一盘豆腐煲还没吃够,就对着大厅伸脖喊一嗓子:服务员,再来一份豆腐煲!

三年前,我看过一部很小众的日本电视剧《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身为出版社编辑的女主角亚纪子回乡继承母亲的遗产:一家经营了几十年的饭店。她重新装修变成原木系,只贩售新鲜出炉的面包三明治和时蔬杂烩汤套餐,作为该店的招牌菜。亚纪子始终没有提价,为周围商店街的好邻居、各色顾客慰藉着他们被饥饿烧灼的灵魂。这部剧深深地打动着我,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除却名利欲望之后,守拙而知足的朴素情怀。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道招牌菜。在我看来,人就像食物,你品尝很多次后,会爱上这味道,并最终迷恋上它。每个能经营长久的餐馆都有自己的招牌菜。这道菜一旦时间久了,就会声名远扬,一旦声名大噪,就要坚持品质。“招牌菜”的姿态,必须是绵长而朴素的。做人,又何尝不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