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门类精品荟萃
11月30日至12月1日(周六、日),2019西泠秋拍部分精品将来沪巡展,地址在静安昆仑大酒店(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250号,原静安希尔顿酒店)。西泠拍卖十五年深耕市场,此次庆典秋拍除重量级书画精品之外,全门类藏品佳构齐聚,诚邀各界莅临品鉴。
西泠印社二〇一九秋季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将于12月13日至16日在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举槌,12月11日至13日同地举行预展,详询0571-87896778。
刘海粟“满弓奋战期”油画大作《上海苏州河》、《斗鸡图》。纵观刘海粟一生创作,从油画一路看1957、1962两年正是其充分施展的重要阶段。油画《上海苏州河》尺幅达到72.5×105厘米,《斗鸡图》92×71厘米,自1957年开始有展览出版和刊载纪录。四行仓库、邮政大楼,这些饱经风霜的建筑历历在目。上海苏州河畔是中国新兴艺术发源地,是刘海粟梦开始的地方;斗鸡则代表了海粟艺术创新精神和胆识,是画家反复创作的题材。我们既可以从笔法画技观摩海粟大师的艺术成就,又足以怀念其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新发现的唐写本《王勃集》残卷。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妙笔华章至今为人所称颂。此次新发现的王勃集佚篇断简,与日本藏唐写本《王勃集》残卷四种为同一写手,自奈良时期传入日本,保存于千年古寺兴福寺,流传有绪。这是唐写本王勃集在民间可以流通的最长残卷,也是唐写本唐集首现拍场。它的发现在唐代文学史、文物史、书法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非敦煌系统的中国早期写本的鉴定提供了物质实证。
清代文人题砚专题三大砚谱著录名砚齐聚。文人题砚且有著录者最为人珍视。西泠秋拍呈献著录于《沈氏砚林》吴昌硕铭沈石友藏牧牛端砚和罕见的同时带有沈石友、赵古泥、萧蜕落款的锄砚,《钦定四库全书·西清砚谱》著录的清乾隆·御铭宋代端石七光砚,都是能拓展藏家收藏维度的珍品。而清代纪晓岚铭观弈道人审定宋砚,则是罕见的著录于《阅微草堂砚谱》的“观弈道人”款纪氏自用砚,纪晓岚嗜砚成癖,自命“九十九砚斋”。
吴昌硕为天野源太郎刻寿山石章九方。天野源太郎既是昭和年间日本绅士录有记载的实业家,同时也拜日本著名画家菊地桂月门下学习绘画。天野源太郎曾多次造访中国,经好友介绍结识吴昌硕、徐新周、钱瘦铁等艺术大家。出于敬慕,其请吴昌硕刻多枚印章并一生珍藏。此九方吴昌硕刻印皆出自其后代家族。
陈独秀致黄宾虹有关《新青年》杂志信札作于1916年10月7日,距离《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仅一个月,信件内容是陈独秀对黄宾虹主持的《国是报》副刊约稿的覆信。此信内容1985年即刊布于《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在信中,陈独秀婉拒了黄宾虹的约稿,但推荐了其他人选,最为重要的是信中直接探讨了《新青年》杂志相关的话题。
陈鸣远传世紫砂壶现身。陈鸣远为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此件“子式先生上款松鼠柿子壶”当是陈鸣远为塘栖卓氏家族的卓子式所作。此壶以柿子为主题,壶盖置一只松鼠为钮,活泼灵动。壶流下侧题刻应是出自曹廉让笔致。在《张廷济砚拓集》中发现有此壶拓片,或许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张廷济一度庋藏此壶。
“福州船政成功大清御赐金牌”以纯金打造,存世稀少,品相绝佳,为海外华人收藏家早年所珍藏,且在《清代徽章》一书中作为封面出现。1866年,清政府为加强军力在福州马尾设厂造船,兴办船政学堂,使之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1874年为了表彰监督及教员的功劳,清廷颁发奖章,以资奖励。此御赐金牌即为此类奖章之一。
明早期·阿弥陀佛坐像,青铜材质,高一百三十厘米,按照真人比例1.5倍塑造。佛像的发髻、面相、衣饰、身形等细节处与元代居庸关佛像的艺术特征存在明显承接关系。由此推断,此尊佛像应出自北京附近较大规模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