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人生不是逍遥游 扇面 刘伯年“古画”轶事 八十年代购书 最美甲子同窗情
第20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19-11-23

刘伯年“古画”轶事

□冯寿侃

张大千仿石涛画每以乱真,此已是名声在外了,然而国内还有一位仿宋元画亦能乱真,且丝毫不让他同乡张大千的高人刘伯年,则知晓者不多了。

一次拜访刘海粟,他知我是朱复戡、刘伯年的弟子时,就对我说,你的两位老师都是高手,朱复戡先天聪颖,年少成名本事大;刘伯年作古画本领高超,并说上世纪四十年代,他还介绍推荐过刘伯年画作赴伦敦、巴黎展出呢。

刘伯年作古画故事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上海博物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了一幅被认定为宋人的《梨花鳜鱼图》,并作为宋画精品刊登在《画苑掇英》第三册上集。一日刘伯年看到此画册,方知事态严重,即主动写信说明此画的原由,真相这才大白于天下:刘伯年作古画,本意是想了解前人作画的技巧,当时常与大千一起摹古临画。大千以为伯年对宋元人的作品理解深刻,故建议刘伯年主攻宋元。正因为刘伯年对宋元画研究得太深入,故制作出来的一些“古画”常被一些藏家甚至国内外博物馆以宋元画作收藏。

我曾带着好奇心问伯年师,作古画何以能乱真?刘师说:临古画要临其意,要活临,而非仅摹其形,做旧也是试验性的,因为那时张大千作的石涛画已能欺世,故刘师看到自己的“古画”也可乱真,内心自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吧!

刘师说:制作古画时间很长,有时要达数月甚至累年,内容不外乎临画、上浆、浸染、淋晒、修复等,此程序有时需反复多次,颜料要用本朝一致的,当然,偶尔得到本朝的旧纸绢,那作“古画”就比较容易得心应手啦!

刘伯年还擅烹饪,四十年代曾任上海蜀腴川菜馆经理兼大厨,并改良一系列川菜,形成了海派川菜,一时间风靡海上。或许也可以说,他还是海派川菜的开山鼻祖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