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人生不是逍遥游 扇面 刘伯年“古画”轶事 八十年代购书 最美甲子同窗情
第20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19-11-23

八十年代购书

□吴永耀

去年家里房屋重新装修,在打包整理书橱里众多书籍时又见到一套套外国文艺理论翻译丛书,这些书大部分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初,受前苏联影响,文学理论方面先是人民文学出版以“论文学”形式出专著,有高尔基、阿·托尔斯泰、梅林、拉法格、卢那察尔斯基、卢森堡、沃罗夫斯基、葛兰西。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车、别、杜”文集和卢卡契文集。接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形式出了两辑共八册外国文艺理论书。随着思想解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当时出版界配合思想解放和学术知识引进,本着开拓视野的初衷,以拿来主义形式,以学术译文丛书方式大量出版西方学术名著。作为当时一名文学青年,我带着梦想,年少志狂,自觉不自觉地加入购书行列。一段时间,几乎每到星期天,总要到“南东”书店逛逛淘淘,除了购买各种单本书外,更对一套套丛书情有独钟,逛书店时总想购全,但最终一套丛书总有几本未购到。

先说“美学译文丛书”。有意思的是,这套丛书有三家出版单位同时错位出版,都由李泽厚主编并作序。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有《艺术》《走向科学的美学》《美育书简》《美学和系统方法》《马克思主义美学基础》《美学》《美学基础》,未购到《美的相位与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有《美感》《艺术原理》《审美特性第一卷》《艺术哲学》《论艺术的精神》《情感与形式》《艺术与视知觉》《审美价值的本质》《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艺术问题》,未购到《美学与哲学》《艺术史原理》《艺术即经验》《美学与艺术理论》《创造力》。辽宁人民出版社的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艺术的真谛》《创造的秘密》《真理与方法》《批评的循环》《存在主义美学》《抽象与移情》《艺术风格学》《符号学美学》《视觉艺术的含义》,未购到《美学新解-现代艺术哲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有《人论》《爱欲与文明》《存在与虚无》《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现象学的观念》《猜想与反驳》,未购到《从逻辑的观点看》《单面人》《存在与时间》《时代的精神状况》《二十世纪哲学》《心的概念》《证明与反驳》《命名与必然性》《客观知识》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还出版“当代学术思潮译丛”,有《系统、结构和经验》《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供应学派革命》《大众传播模式论》,未购到《从无序到有序》《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现代政治分折》《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代社会学比较研究丛书”,有《文学社会学》《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社会研究的方法》《产业社会学》《社会学与社会组织》《文化与个人》《城市社会学》,未购到《社会管理》《比较经济社会学》。

当然,作为业余层面的文学青年,由于缺乏专业老师指点,购书并不全面,只是肓目看到即买,像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只买了一套黑格尔的《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世界文化丛书”只买了一本《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所以说,我前面所说已购的丛书书目,与当时出版界的实际出版繁荣景象,可能就是挂一漏万了。

更惭愧的是,我的业大同学、现在是著名海派文化研究专家,当时在我家看到这些已购的书,他对我说,好好利用足够我写十年。但我没有应验同学的良好祝愿,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受工作生计的影响,或囫囵吞枣,或翻翻书目,没有好好消化利用。铁还是铁,没成为钢。特别到了上世纪末以后,我既没有再买新书,书橱里的书也束之高阁。

梦想没有实现,虽有遗憾,好在现在退休了,闲时重新翻翻读读,也蛮有意思。许多学术内容没有过时,没有功利目的地阅读,也算是另一种修身养性方式,阅读过程反而有种别样滋味,既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又丰富一下退休生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