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在全国戏曲院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先后收到了18个剧种200个剧目的申报,经过专家的论证和遴选,已经上演了35台有思想、有温度的小剧场戏曲作品。业界讨论的焦点也从“什么样的作品是小剧场戏曲”转变为“小剧场戏曲能为传统戏曲、为观众带来什么”。今年,专家们遴选出的京、昆、越、滇、绍、豫、花灯、高甲、黄梅戏等9部实验性戏曲作品将悉数登场。
相比于往年,今年参演的9部作品更符合观众对于“小剧场戏曲”的预期。这些作品凸显了当代戏曲人踏实纯粹的艺术思考与实践,为戏曲艺术继续输送“新鲜空气”。今年的展演既秉承了戏曲新秀唱主角的特色,也有不少戏曲界的“大咖”出现在舞台上,可见小剧场不仅是年轻人大胆探索的舞台,也是艺术家们谋求突破的一方天地。
小剧场戏曲就像是实验“黑匣子”,让热爱戏曲的人将自己的创意呈现,同时它也是一面多棱镜,能帮助戏曲人看到各年龄段、各类型观众对于作品的直观反应,找准本剧种在新时代的定位,走出一条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审美、不断创新探索没有标准答案,更不会是“完成式”。就算走错了又何妨?小剧场戏曲允许失败,毕竟,戏剧创作哪有永远成功的?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