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曹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得到实惠。上海市道路运输局近日公布道运行业的企业和个人违规经营“严重失信黑名单”,首批101家企业、2915个人被点名批评。无论是货车超载、的哥拒载,还是修车掺假、驾校作假,都会进“黑名单”。详细名单可查询市交通委官网。
在首批名单上,既有“易到用车”(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部门规定,引发影响行业安全稳定事件,严重扰乱行业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因“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相关经营活动”)、“上海路团科技有限公司”(因“组织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或者人员从事经营活动”)等网约车企业,也出现了“上海华晨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上海阿尔莎长途客运有限公司”等传统汽车租赁和客运企业,其中,“上海华晨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还因不同的严重失信行为,在名单中出现了两次。
名单出台前,市道路运输局综合考虑法律法规、市场经营状况、行业管理需求等,厘清并公示了49条“失信行为详细清单”,包括出租汽车拒载、绕路,网约车平台经营者故意泄露乘车人信息,货车或驾驶员一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维修企业使用假冒伪劣配件,驾校教练员无证上岗或擅离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等。相关企业和个人一旦出现其中一种情况,就将被列入“严重失信黑名单”。名单涵盖了上海行政区域内的公交、出租车、汽车租赁、客运、客运站(场)、货运、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领域。
市道路运输局副局长蔡敬艳透露,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主体,将在“2年有效期”内接受联合惩戒。若半年整改合格,可以申请信用修复,满足条件的移出黑名单;一年内如果又进黑名单,不得再申请信用修复。企业失信后,在实施告知承诺、提前服务等行政许可中,在涉及企业车辆额度管理、客运线路经营权管理等公共资源交易中,在出租汽车“预上牌”、推荐试点单位等行政管理便利化措施中,将被严格限制,降低信用等次。同时,市道路运输局将与上海市和交通运输部的两个信用平台联手,对严重失信主体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多方位惩戒。
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企业,市道路运输局则出台了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比如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研究制定更多信用承诺、提前服务等便民措施,缩减办事期限、压缩材料提交、提高当场办结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