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鸿
已经是初冬,长安叶黄,渭水波寒,这个时候往黄河去,看洽川湿地,怕是一片萧瑟和败落吧。兴趣疲软,不很情愿,然而朋友发令,怎么可以拒绝呢?
早晨九点二十分,从陕西合阳乘车到了洽川。风景入目,竟不是我所臆测的那种荒凉和凋敝。我和几位朋友遂盎然融入阳光之中,登船而去。
天气晴朗,四野完全透明。凡富山、光济山、天柱山,甚至远踞几十里以外的梁山,也看得见它们的正峰和斜坡。黄河从龙门向潼关纵冲,隔岸便是山西临猗,其峨嵋岭似乎也隐隐在望。宇宙发蓝,云白成抹,山河尽披朝晖,我也不禁心旷神怡了!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它是指大约三十年,黄河摆过去,向东,向山西方向,于是以前的河床就会形成湿地,芦苇丛生;大约三十年,黄河摆过来,向西,向陕西方向,于是以前的湿地就会变成河床,芦苇顿失。这是出现在陕西合阳与山西临猗一带的水文现象。
现在处于黄河摆过去的时候,所以洽川湿地足有芦苇176平方公里,这不是很浩瀚的吗?
人也会娱乐,竟开辟了弯弯曲曲的航道,让船慢慢地行着。不知道什么鸟从容地蹿出芦苇,也不知道它们要到何处去。鸟翔于天,天才能产生动感。鸟并非天的装饰,不过天以有鸟的振翮而变得丰富,且具灵性。每年秋天,丹顶鹤、白天鹅和灰鹤一类的鸟将在洽川湿地越冬,而鸳鸯、苍鹭和黑鹤一类的鸟则久栖这里。潢洋一片,多有鱼虾,芦苇广袤且茂密,鸟能不高兴吗?天高地阔,一声鸟鸣,几近是玉珠沉在了大海里。
世传有莘国在陕西合阳一带,应该是公元前21世纪的莘氏部落吧!其公主女喜嫁尧舜之臣鲧,生大禹,创建了夏。大约两千年以后,其公主太姒又嫁周人姬昌,生姬发,为周武王,灭商而立周。
姬昌与太姒的结合似乎颇为浪漫。诗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约反映的就是他们的爱情。
迎娶太姒,姬昌还真是用了心思。渭水没有桥,太姒怎么过河呢?周人就在渭水造舟为梁,成一舟,又成一舟,连接起来,遂为浮桥。太姒过浮桥而来,迎娶便自有热闹且隆盛。太姒是姬昌的正妃,其有德,能尊敬师傅,躬俭节用。
姬昌是谁?是西伯,周文王,是周武王灭商以后所追封的。
不知道春天的芦苇如何青翠,也不知道夏天的芦苇如何茂密,当然也不知道秋天的芦苇如何清逸,我只看见冬天的芦苇,几乎都枯萎了。芦苇出水,广无际涯。其色黄白,干干净净。阳光倾洒,碰到秆上或叶上,仿佛发出了金属似的音响。芦苇根部,注然是水。清澈,沉静,藏着鱼,藏着虾。虽是初冬,以阳光尽照,并不寒冷。
船缓缓而前,到了处女泉。不喜欢,是觉得透着一缕俗气,然而也没有十足的反感,更没有批评。洽川湿地有穴,暖流自涌,可以洗澡。经营处女泉的女士说:“当年太姒在此洗澡,周文王看见了,便喜欢上了太姒,并终成正妃。”
文化就是这样,它一再演义,反复变迁,且连续积累,尽管表面已经全非,不过其内核仍在。问题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显然在亵渎文化。不尊重文化,经济能强吗?
黄河摆过去了,这里有了洽川湿地。谢谢,它激发了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