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宁
广西钦州坭兴紫陶在中国四大紫陶产区占有重要一席。它素以无釉素烧、窑变出彩、人文刻填和打磨抛光而驰名中外,火中求宝,得之偶然,绝无类同。钦州陶器包括烟斗、茶具、花瓶等各种日常生活器具和笔筒、笔洗、水盂、砚滴、印泥盒、调色缸等文房用品。笔洗是古代文人墨客书斋案头上不可或缺的物件。古人每每挥毫后都要用水清洗毛笔,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即为笔洗,且对此还特别讲究。
二十年前曾在上海南昌路一古玩店里购得一件民国初年的钦州窑笔洗(详见附图)。该笔洗通高6.5厘米,直径16.5厘米,底径9厘米,器型侈口,摹拟一片卷曲的荷叶,口沿处手工捏塑呈六卷叶瓣外翻状,高低起伏,匠心别具,自然得体,意态清雅;器身上刻绘镶填了寒梅迎春纹饰,落款为“壬子秋月,六桥主人作于以静延年之室”,梅傲霜雪,疏影横斜,刻工流畅,气韵温雅,可见绘刻镶填者技术娴熟,艺术修养极高;底部是三足乳钉,并有款,为直行隶书阳文印章“钦城黎家造”,其中“钦城”横排在上,“黎家造”三字竖列其下。笔洗器表经抛光后细腻光滑,发色沉朴,包浆莹润,紫红器身与米黄纹饰形成色彩对比,间有窑变后产生的虎皮斑纹,拙朴灿然。笔洗的功能与风荷的形态、梅花的纹饰算是绝配。文人吟诗作画,临水涮笔,夏沐荷风微漾、冬赏寒梅横斜,其间清莲洁身自好、红梅不惧风寒的品格相伴而生。所以,此荷叶笔洗不失为一件颇具坭兴特色和人文情怀的文房清供。
宋元明清以降,文人墨客把对笔洗等文房清供的把玩视作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古雅的生活态度和闲隐的生活追求。连附庸风雅、喜欢赋诗题词的乾隆皇帝也常来凑热闹,在故宫中收罗了多件各色荷叶笔洗,还不忘提笔吟咏之。
据《钦州市志·人物志》记载:“黎家园”是清末民初钦州坭兴雅陶制作的名号,它的创立者为黎昶春和黎昶昭两兄弟。黎昶春(1860-1942),字纯和,号不老,其工书法,善丹青,器物上绣山绘水,描人拟花,无不栩栩如生;黎昶昭(1868-1953),字明都,号六桥,昶昭擅拉坯,懂刊刻,经营有道,所刻诗书笔画遒劲,古朴典雅。自1889年(光绪十五年)起,兄弟联袂创研坭兴陶。他们以钦河东面双角岭的“东泥”和钦河西岸潭头的“西泥”混合配比,制成粗坯,入窑烧制,然后绘刻镶填,磨光打蜡,全程精雕细刻,尽态极妍。因其产品美观大方,质地致密,光亮如镜,扣之音质铿锵,富有文化品位而广受社会各界赞誉。黎家园也一度成为钦州官方采购和定制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相传钦州选用黎家园经典作品“山水花鸟瓶”和“岁寒三友猪胆瓶”分别参加了1915年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和1930年比利时世界陶艺大赛,均斩获国际金奖,为坭兴陶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有诗道:“赣窑加釉源流别,吴品无光品未高。闻道金山曾赛会,黎家佳制获荣褒”。(摘自民国天涯亭“东坡诗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至今仍馆藏着两件黎家园创制的“钦州官窑”器代表作“白泥陶瓶”和“白泥窑变天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