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推动上海服务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推动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昨天下午,上海召开全市服务业大会,市发改委对《若干意见》做了解读。
体现服务业重要地位
上海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总数比重超过60%。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70%,贡献了全市70%的税收,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超8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80%,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近90%。服务业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
《若干意见》聚焦目前上海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结构不优、效率不高、动力不足、主体不强、辐射不广等问题,着眼于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和国际竞争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服务业升能级、优结构、增动力、提效率、强品牌,优化市场环境,激发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的发展新格局,成为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引领区。
打造15个创新发展示范区
《若干意见》提出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到2025年,在做大做强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能级和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基本形成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并从能级、结构、质效、动力、布局、竞争力等6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三分之二。打造15个以上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功能集成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等。
聚焦重点领域,构筑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若干意见》明确聚焦“4+2+3”9个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打造“五个中心”核心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金融、商贸、航运、科创服务等来提升能级;加快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来优化结构;激发健康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服务业市场活力来增强动力。
面向长三角布局新模式
在服务业空间布局上,注重突出中心城区和郊区发展优势,面向长三角探索布局新模式。《若干意见》提出,要立足服务业发展基础,加强服务业布局和城市空间发展联动协调,做大做强做精中心城区服务业,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加快郊区产城融合发展。发挥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商务区的开放创新高地作用,打造服务经济活跃增长极。做优做实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各类服务业空间载体。面向长三角打开服务业空间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养老、旅游等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通过与兄弟省市的政策对标,《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紧扣重点领域,从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资金引导、降低经营成本、加快人才集聚和培育等方面,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上海还将从组织领导、统计监测、营造环境等3个方面提出组织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实效性;全力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进一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