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谈璎
11月的CPI和PPI数据有点拧巴。
这几天人们在议论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两者形成了较大反差。大家以前一直觉得CPI的涨幅低于自己的直观感受,似乎被低估了,可是11月的CPI涨幅数据却感觉虚高了。此外,PPI的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
用大白话说,CPI数据被今年异常波动的猪肉价格“绑架”了。不妨细看分类数据。从同比看,CPI上涨4.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1%,影响CPI上涨约3.7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10.2%,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11.8%-25.7%之间;鲜果价格下降6.8%,水产品、鲜菜价格上涨2.4%及3.9%。而非食品价格仅上涨1.0%。CPI被猪肉过分代表了,而且由于短期内猪肉价格难以降到以前的水平,CPI总体数据“失真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一热一冷,形成反差。而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影响。但是,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很顺畅,立竿见影拉动了CPI,工业品却难以传导到CPI,当中存在问题待解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强,实体经济是中国发展的根基,今后踏踏实实地做强制造业,仍是必经之路。
老百姓真正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满足。大路货商品竞争过于激烈,只能靠拼价格,老百姓急需的好产品好服务还是缺。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均环比下降0.1%。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尽管CPI被猪肉价格带得跑偏了跑高了,工业品出厂价还在跌。受全球经济增长依旧偏弱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承受压力。从厂商的角度来看正在过紧日子,通过让渡一部分利润降低价格,保存实力培育增长潜力,加上大环境的减税降费支持,度过冬天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