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冬日的湖边(中国画) 新年 门斯荣光重现罗马 金钱、扒手及其他 狗狗眼里的人生 上海人的饭
第21版:夜光杯 2019-12-26

门斯荣光重现罗马

朱立文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广场是当今意大利罗马市内最为繁忙的地区之一,在此有一座建于公元八世纪名为“圣约瑟伯堂”的古老教堂,其正中心穹顶上有一幅题为《圣约瑟伯的荣光》的大型湿壁画,作者是安东尼奥·拉斐尔·门斯。

二百多年来,由于各种腐蚀,使得《圣约瑟伯的荣光》的画面出现了开裂褪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不少人物的形态也模糊不清。于是,罗马的有关文物保护机构在1988年初次修复的基础上,在今年初再次进行修复。其间,我曾几度到现场,站在离地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仔细观察修复过程,并亲身感受到这幅作品的巨大魅力。

技师告诉我此次修复异常艰难,因为大面积的积垢已侵蚀到教堂顶部内,用一般的清洗或涂抹已无法奏效。后经他们采用了光学分辨等高科技手段后,不仅顺利修复了画作,还重现了画面上六十多个近乎消失的人物。在专家多次的考证下,已经确认了其中部分人的身份。于是,当《圣约瑟伯的荣光》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引发观者惊叹。

门斯于1728年出生在捷克的一个艺术世家,13岁时曾随同身为宫廷画家的父亲和两个妹妹一起前往罗马研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和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其间,门斯经常在早上带着一瓶水和一个面包,用一整天的时间到梵蒂冈临摹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博尔戈大火》等作品,画技日益成熟,作品受到青睐。

1757年的夏天,门斯风尘仆仆地再次来到意大利,接受了《圣约瑟伯的荣光》的创作任务。门斯虽然在此之前没有画过湿壁画,但是从他完成的这幅长9.6米、宽5米且离地16米的巨幅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画家对探索艺术本源的深刻认识,特别是对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探索追求。

在创作中,门斯没有全部采用当时风行的洛可可画风,而是加强线条的造型并履以稳重的色彩,充满着一种对称平衡和形散神聚的视觉效果,使其具有庄重朴实而不失灵动的时代感。门斯在椭圆形的画面上,让主要人物圣约瑟伯身袭白袍站在几朵云上,一道暖色调的光线照亮了他周边所有的人物,而众人不约而同地注视着圣约瑟伯,期待着从暗沉的大地迈向至善的天空。为了增加光泽效果,门斯还不惜使用被烤热的大理石粉末作为原材料,使画面更为光亮透明。门斯最终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完成了这幅教堂天顶画,也使其成为罗马市内的重要文化古迹之一。

主持修复项目的罗伯塔·波菲莉教授告诉大家,这幅作品是门斯的艺术之路的一个重大交汇点,对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是因为门斯坚信,艺术是对优美的造型最严苛的追求,而《圣约瑟伯的荣光》正是这一追求的完美体现。

除了湿壁画以外,门斯的架上油画也风靡一时,并随其父成为了一位宫廷画家,以及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之一。当德国文豪歌德在18世纪80年代游览罗马后,曾在他的《意大利游记》中对门斯作品不吝赞美之词,誉其为永存的罗马记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