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冬日的湖边(中国画) 新年 门斯荣光重现罗马 金钱、扒手及其他 狗狗眼里的人生 上海人的饭
第21版:夜光杯 2019-12-26

金钱、扒手及其他

何 华

我最喜欢的法国导演不是戈达尔,不是特吕弗,也不是埃里克·侯麦,而是罗伯特·布列松。布列松拍过《金钱》和《扒手》,都与纸币有关。如今,中国开始渐渐进入无纸化时代,现钞的使用功能正在急速减退。我外甥这一代,二十多岁,出门不用现金,一部手机走天下,到哪买东西都是手机付款。我算是比较保守的,随身要带皮夹子,觉得身上有现金才踏实。当然,基本上都是使用微信付款,尤其网上购机票、订旅馆、买书。

我很担心,一旦世界上(不仅是中国)都实现电子支付,也就不再有布列松的《金钱》和《扒手》了。鲁迅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用得多么生动,把孔乙己迂腐寒酸、自命清高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后,没了硬币,拿什么来“排”?还会有《孔乙己》这样的文学作品吗?还会有音乐《喷泉里的三枚硬币》吗?

我大概是杞人忧天了,一定有另一种形式的文学艺术来表达“当下”的时代特征,包括支付手段的改变。就说扒手吧,可能火车站、公交车、地铁上偷钱包的扒手少了或没了,但另一种形式的偷窃或诈骗方式也就产生了。商家微信二维码扫描支付刚开始时,就有行骗者把小商店、早点摊的二维码偷偷覆盖上自己的二维码。骗子替换二维码的方式,一般瞄准文化程度不高、粗心大意的小商小贩,他们不敢对大商店下手。后来二维码升级,有了语音提示功能,这种窃取行为也就不能得逞了。

微信付款普及之迅猛,真是出乎我的预料。去年,我去徽州三潭摘枇杷,在瀹潭的孙大姐家买了很多枇杷,付款时大姐问我用微信还是支付宝。深山里的果农,如此先进,着实令人惊讶。若是十几年前,想也不敢想。但有些老字号商家反而跟不上时代,合肥的陶永祥炒货店,他们的花生米、花生糖、芝麻糖好吃极了,每次回合肥都要买一些。前些年,他们只收现金,令人扫兴。今年,迫于形势,也开始接受微信和支付宝付款了。

2017年,一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称赞中国在电子支付领域领先、感叹新加坡落后的消息成为网上热议话题,李显龙甚至夸张地说新加坡人是“乡巴佬”。实际上,这两年,新加坡已经奋起直追。电子支付非常普遍了,包括支付宝。中国游客到新加坡,必须使用现金的场合非常少,大多数商店和餐馆都可以用支付宝,而且汇率合算。难怪新加坡街头或商场的钱币兑换店生意大不如前。

最近,我去台北和仙本那(位于东马沙巴州)旅游,都是事先在网上找民宿,添加民宿老板的微信,微信一加,什么都好办了,谈价、付款、咨询等等,万事不愁。仙本那,虽说是镇,其实就是渔村,本以为落后不便,没想到不少店家也接受支付宝,有些店家“推托”网络不畅,没法用支付宝,但你坚持说没有现金,他们也就磨蹭一会,说网络可以了。

朋友告诉我,一向谨慎、害怕泄漏隐私的日本,也开始接受支付宝了。

以前,总觉得我们的纸币大多是皱巴巴的,很脏,收到新钱就藏着,舍不得用。而西方国家的钱相对整洁些。那时候,心里嘀咕,纸币的干净程度也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如今,中国的电子支付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文明的标志。

在讲究“腔调”的上海,最有腔调的支付方式是刷卡,最没腔调的大概要数时下风行的“扫二维码”了。此话怎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