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姚庄镇银水庙村的水源地保护区本报记者徐程摄
如果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的地图轮廓好似一件衣服,而在西北“衣领”处,有一个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的小村庄——银水庙村。这个村的大部分在太浦河南岸,北岸的北蔡自然村则与上海青浦区金泽镇的龚都村和徐李村接壤,整个村庄如同嵌入了青浦区一般。
位于银水庙村的太浦河长白荡是嘉善和平湖市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上海金泽水库取水口所在地。同饮一江水的情谊,也让长三角一体化的理念在这里早早就落地生根。
共挖一条河 同治一江水
1991年夏天,太湖流域曾发生过一次特大洪灾,嘉善是重灾区。为解水患之苦,当年冬天,几万人于太浦河集结。开挖太浦河嘉善段,成为了沿线三地百姓一段共同的记忆。“我父母亲都参加过挖太浦河,那时候没有机械,全靠人一锹一锹挖。”银水庙村党总支书记周梅风回忆,当时村里几乎每家家里都住满了外乡过来帮忙挖河的人。直到2000年,这条兼具防洪、排涝、航运、改善环境等多功能的河段才基本成型。
悬在周边居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然而水环境污染防治又成了新问题。银水庙村将守护水源地的水环境看作是头等大事。昔日共挖一条河的情谊,也为如今苏浙沪三地共同治水打下了基础。八年前,村里五名退休老党员自发组织成立了一支水源地环境巡查队。每周,巡查队员都会披上红马甲,在水源地周边4.9平方公里区域内,对环境污染、偷倒垃圾等情况进行巡查。
巡查队队员李师傅说:“12月12日,我们村派了五个人,龚都村也派了五个志愿者,我们一起从嘉善水厂出发,沿着太浦河一直巡查至金泽水库。”
如今,银水庙村、龚都村、徐李村的联合整治已成常态。李师傅说,在众人的努力下,现在太浦河岸乱倒垃圾的情况少了很多。
邻居常串门 协作共治理
说起“邻居”龚都村、徐李村,周梅风直言“实在太近了”。以前太浦河上没有桥,村民们便经常摇着小船来往。“那时我们村里有很多人卖饲料,龚都村和徐李村村民常会来我们这里采购。村里有不少姑娘嫁去了上海,也有上海姑娘嫁到我们村。”周梅风笑说,“早在建设长三角示范区之前,我们就已经一体化了。”
时至今日,两地的交流已从简单的货物买卖发展为治理理念共建共享。今年3月,银水庙村开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屋前屋后筑起铁围篱破解村民乱堆物问题,并成立督察队对每家每户进行考核,每月给予达标村民一些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邻居”看到银水庙村环境变美了,便主动来串门取经。“后来龚都村的人说,‘参照你们的方法,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周梅风说。
银水庙村村民们对一体化今后的发展也充满期待。周梅风说,大家希望长三角区域能早日实现资源共享,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
本报记者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