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老早子涡大水 短诗一束 古今身份职务拾零 五级台阶的天堑 收藏乡愁和记忆 还原大雨本色 踏上金三角
第21版:夜光杯 2019-12-27

收藏乡愁和记忆

林 影

叶辛文学馆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书院镇东大公路4677号东方葵园院内,远远望去,“叶辛文学馆”几个烫金大字早已映入眼帘。进入月洞门,墙面上陈列着著名作家叶辛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客过亭》等部分文学作品,再移步往前,走到叶辛文学馆门口,一段醒目的文字让许多人驻足观看,那是摘自2016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上《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里的一段文字:“我和叶辛同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一辈。他讲到的一些体会和心态,像开始见到农村、农民的那种感受,我是很能理解的。他是在贵州插队,我是在陕北黄土高原。当时我们有这样的经历,也看到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活生生的,我觉得写这些东西才是真实的生活。”

回眸之间,一张大照片引人注目,叶

辛站在彩车上,手持鲜花、神情激动,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今年10月1日,叶辛作为中国文学界唯一代表登上了国庆中华文化彩车,叶辛文学馆将那个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定格了下来。走进叶辛文学馆,一种内涵深厚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

叶辛文学馆是一种独特的诉说与表达,从一个戴红领巾的懵懂少年,到一个瘦弱而勤奋的知青,再到一位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那些微微泛黄的黑白照片背后,隐藏着的是叶辛一串奋进的脚步,每一个脚印里都深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诉说着新中国70年走过的艰辛路程。

根据叶辛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蹉跎岁月》让我们看到了在一个特殊年代里一代知青各不相同的形象,亲历了知青一代人走过的“之”字形的道路,见证了反动的血统论对知青一代人的戕害。这里陈列着叶辛150多本文学作品,打开他的每一本书,就是打开一群人的命运,就是经历一个难忘的时代,就是走进一段特殊的历史。

叶辛文学馆是传统与现代的握手。今年重新装修的叶辛文学馆,与老馆相比迥然不同,一改老馆单一的展示功能,融进了很多现代设计元素,拥有了“文艺范儿”的高颜值。简约的设计、唯美的陈设、多元的功能,用现代元素和个性细节诠释着一种特别的文化符号。在馆外的休闲区,几个耳麦造型的茶座让人耳目一新,吸引着许多年轻人。他们坐在舒适的座椅上,手机对着上面的二维码一扫,手机立刻播放出叶辛的诸多文学作品,一边享受着精神大餐,一边喝着茶或者咖啡,学习变作了享受,聆听深入人心。

叶辛文学馆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个人文学馆,它向人们讲述着叶辛从一个普通知青成长为著名作家的人生历程和他一步步走上文学高峰的创作之路;讲述叶辛那种对文学梦想执着追求、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讲述他丰硕的文学创作成就和精神精华;讲述着一种人文情怀、乡土记忆和人对土地的情感;讲述着祖国的发展与强大带来的荣耀、自豪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

展示的是文学,又哪里止于文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