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李白《赠孟浩然》 自由非职业 带孙子也有“磨合期” 慢慢懂得父亲 自学成才当“厨师”
第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19-12-28

带孙子也有“磨合期”

□柯玉升

和孙子的磨合,是从他的“哭”开始的。

微信里,一些自称为育儿方面的大咖“夸夸其谈”,说什么不要心疼新生儿的那声啼哭,哭对扩大肺活量是有好处的,是新生儿运动的最佳方式。更不能见哭就去抱,会宠坏孩子……再有定力的人,都会被这一套套的“专业理论”忽悠住。

恰巧,孙子是个一沾床就哭的那类孩子。我就看着孙子躺在床上哭,自己不去抱,也不让妻子过去抱。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孙子的哭声也不见停止,更是一声更比一声高。哭声不减,是抱还是不抱呢?如果按“育儿大咖”的理论,我还得忍着。但妻子挺不住了:什么大咖,一派胡言。孩子哭,是有哭的道理的,哪有个不明不白的哭呢?

妻子缴械了,我有点不悦。但当她双手解开尿不湿,现出黄澄澄的一大片时,我立马无言了:孙子拉了!我的坚持,被孙子带有需求的哭声“扳倒”后,逐渐明白:微信里的东西,有几个是可靠的?

宁愿“摸着石头过河”,也不迷信大咖。一段时间后,渐渐地摸索出一点门道来:孙子想睡觉时的哭声和饿了时的哭声,截然不同。睡觉前的吵闹,像是自己跟自己放上一段催眠曲,哼哼唧唧,似断非断,声音不大不小,似风箱扯出,又似和风送来,不急不恼,丝丝绵绵;如果和着哼哼唧唧的旋律,轻轻拍打着小屁股,不一会儿,我的臂弯里会发出轻微的鼾声,匀匀称称,细细密密。饿了,哭声由弱到强,一声高似一声,不屈不挠,拼尽全力,大有不哭倒人不收兵之势。哭够了,再喂奶,一时半会也是不会吃的。

领教了孙子的“饿哭”,还得寻思“止哭”的方案。还好,孙子不是那种不领情面之人,细心观察几次后发现,当“哭声一声紧似一声”时,八成是在发出要求喂奶的信号。抓住这个最佳喂奶时间,再饿他也不会哭闹。

孙子五个月大了。在这150多天的“磨合期”里,总算摸着点脾性,孙子也越发变得呆萌可爱。

与孙子的“磨合期”,会随着孙子一天天的健康成长在不断延续。但这种磨合,不是一方对一方作出妥协,不是宠爱下的迁就,应是融洽下的细致入微的关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