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效来
第四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他就是来自叙利亚的阿多尼斯。九十岁的高龄依然在为诗歌的传播、普及和提高全球奔走,开幕式上的发言铿锵有力,静安文化馆论坛谈起诗充满诗情画意,意味深长,作为多项国际文学大奖的获得者,他不仅是当今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也在世界诗坛享有盛名。他对阿拉伯政治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激烈批判,引发争议,并产生广泛影响。
他在台上坐着,我远远地望过去,他仿佛是座铜像,深邃的双眼,充满智慧,他认真地通过阿拉伯语翻译聆听别的诗人演讲并时不时点头赞同。九十岁的高龄依然充满童心,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他对华夏大地充满好感与浓厚的兴趣,我们读他的《桂花》《外衣》《请告诉我黄山》《变幻》《魅力》,这一首首诗记载着他在华夏大地的足迹。
请看《外衣》:
在成都,黄酒穿上艾布·努瓦斯的衣裳,/现身他的古代诗友杜甫的草堂。/天空和大地,被杜甫置身于蝴蝶和翅膀。请告诉杜甫草堂树木和石头的乐队,/让它奏起音乐,为时光,为星辰和云朵,/为那些在田间街头劳作的人们,为大自然的老叟,/乐曲的第一句歌词是——“老去的杜甫,越来越年轻。”是的,爱诗的人们永远年轻。诗人们说:诗是由言和寺庙组成,寺庙里有许许多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古老的、年轻的,真诚的、虚伪的,出彩的、乏味的,有趣的、荒诞的。各种各样的故事通过寺庙的叙述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上海,喜欢诗歌的人们会越来越多,因为诗歌是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