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计
安抚人心
“暖心包”送给解除隔离的小朋友
一盒动物小饼干,礼物,就它了!淮海路上第二食品店,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茂名社区党总支书记庞展红眼前一亮。
特别的礼物,送给小欢(化名)。
1月30日,14天隔离观察结束,10岁的美籍小朋友小欢,活蹦乱跳。这个春节,他在上海交到了好朋友。好朋友叫“大白”。“大白”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庞展红书记、社区医生于楠姐姐,还有社工哥哥。隔离在家观察的14天里,因为有“大白”,小欢一点也不孤单。
1月16日,小欢从武汉来到上海外婆家。“这以后的14天,如果没发病,隔离观察就好解除了。”第一次上门时,“大白”告诉小欢外婆。小欢见到穿白大褂的社区医生,怯生生地躲在外婆身后。小朋友害怕,家人也焦急。外婆说:“小孩子怕孤单,最怕人们会像避瘟疫一般躲着他!”很快,小欢发现自己想错了。“大白”天天打电话慰问,问身体好不好,问有什么需要。大年初五迎财神,小欢家收到了一份“爱心水果”。小区里,冷不丁看到全副武装的“大白”,邻居们难免吃一惊。要让大家放心,“大白”还特地联系小欢的邻居们,消除了“恐慌”。
1月30日,隔离期结束了,一切正常!拿什么纪念一下呢?庞展红精心选了礼物,让这位美国籍的小朋友感受到上海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首席记者 姚丽萍
第二计
送货上门
启动“红色朋友圈”精准发放口罩
这不是段子,是真实的故事。今年最网红的“年货”是什么?有“准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孝敬“准丈母娘”的是当下最抢手的口罩。
在浦东高行镇的社区里,这样的故事也真实发生着。“殷阿姨,过年了,我们来看看你们,这是门口好药师药房免费赠送的口罩。现在疫情还比较紧张,尽量不要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请别忘了戴好口罩。”“谢谢你们。你看,厨房间还有缪主任昨天送来的新鲜蔬菜呢!真是太感谢了,我们这种独居老人给你们添麻烦了……”
大年初六一早,高行镇森兰尚城居民区书记陈杰带着居委干部上门给社区特需家庭送口罩、蔬菜、日用品,同时再宣传一下疫情防控知识。这样的工作,他们已经连续进行了近10天。
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后,森兰尚城始终按照户籍信息、出行信息、物业信息,很快就排摸出重点地区来沪或者接触居民,但有居民提出居家隔离期间的买菜、垃圾分类等问题,还有居民提出口罩购买难、排队购买时间长、人员聚集是否会增加感染概率等问题……为此,居委会立刻召开会议,商议对策。
依托开展2年多的“红色引擎工程”,居民区党组织立即发动“红色细胞”党员志愿者成立突击队、发动“红色朋友圈”调动社区资源、联系“红色物业”提高服务质量。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志愿者们为小区特需家庭送菜上门,物业定时对楼道消毒,配合专门机构收运居家隔离家庭生活垃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小区居民排队聚集买口罩的情景,居民区党组织想起,小区启帆路上的好药师药房是“1+5+X”联建共建单位;当即与药房负责人联系,是否可以将口罩给到居委,由居委送到居民手中。这样既减少了居民,特别是老人们的排队等候时间,又可减少大家外出和聚集感染风险。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本报记者 宋宁华
第三计
一户一档
下发信息表每日滚动排摸疫情
近一个月内是否去过武汉、近一个月内是否去过湖北、近一个月内是否有武汉人员来沪……为了全面具体且连贯可持续地掌握村民相关信息,更好做实疫情防控工作,金山区亭林镇金门村制定了《金门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家庭)一户一档(信息排摸表)》(以下简称“排摸表”)下发至每家每户,每日滚动排摸。
这种创新的排查模式,不仅第一时间掌握了村民的身体情况,更营造了全民团结对抗疫情的氛围。通过此工作制度,已为753户家庭建立一户一档,接收到信息员上报近期外地来沪人员十余人,其中无湖北或武汉来沪人员,维稳小组成员接收到信息后逐一上门排查,目前未发现疫情。
在一户一档信息排摸的基础上,该村对关键性因素严加排查,对有外来租赁史的房东已进行了重点宣传,经过一户一档信息排摸,掌握了41户具有外来租赁史的房东,召集信息员挨家挨户上门对房东进行宣传,给房东发放《金门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租赁户告知书》,鼓励房东主动与租户联系,在警报解除前不要回沪,提高房东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在每日的一户一档信息排查过程中密切关注房东的家庭人数,严控疫情。
本报记者 毛丽君
第四计
打消疑虑
鄂牌车辆贴上提示语为居民解惑
前方来报,有鄂牌车辆出没!在严峻的疫情前,严格控制重点区域人员和车辆管理是重要一环,也是社区居民关心的普遍问题。浦东浦兴路街道通过不断升级车辆管理等,防范疫情,也让居民安心放心。
大年初三,中大居民区书记李秀勤收到一条私信,小区一位党员拍了一张停在小区里鄂牌车辆的照片,并表示担忧。她立刻安排专人对辖区所有鄂牌车辆再次排摸,务必搞清楚车主相关信息,特别是近期出行信息。摸清情况后,将车辆信息在小区内告示。
想到这一招的不止他们一家。1月30日晚9时18分,手机铃声响起,还在忙碌的银桥居民区书记史守黎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全国抗疫非常时期,铃声就是冲锋号!
“小区里发现鄂牌车辆,物业为什么放他们进来,他们是不是从疫区来?”类似的疑问和电话投诉,这几天居委干部已接到多起。
其实,自疫情发生以来,针对小区鄂牌车的情况,居委物业早已排摸清楚,大门口贴过告示,对当面提出疑惑的居民也解释过多次,但还会接到投诉,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史守黎立刻在小区微信工作群里提出疑问,和大家一起商量对策。为保证居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该车信息,最后想出在车辆显眼部位贴上一张告示语的办法,大家觉得可行。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物业前台工作人员打印提示语:“本车是小区居民的车,近期未去过湖北,请不要投诉!”车管员和鄂牌车主取得联系,跟他们说明情况,请把提示语贴在车辆显眼处,车主连声说这主意好:“有这个提示语,安心多了。”一张提示卡片,解决了一个现实的难题。本报记者 宋宁华
第五计
专桶专运
错峰清运统一焚烧防止二次污染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部分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及普通家庭的废弃一次性医用口罩、消毒棉等污染物明显增多。这些“污染物”究竟是如何运输和处理的?有没有二次污染的可能?
1月31日上午8时30分,在金山区张堰镇富民居民区,隔离垃圾专用的清运车辆已经来到垃圾箱房。两个贴有“一次性口罩投放点”“隔离垃圾投放点”标识的垃圾桶,被放在了醒目位置。
垃圾清运过程中,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帽等防护设备,在收取前及收取后分别对专用收集容器进行了全方位消毒。每到一个收集点,工作人员都会详细记录该点的收集时间及收集桶数。
清运人员李师傅表示,记录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便于每日收集总量的统计;二是万一出现特殊情况,可以反向追踪,为疫情排查提供线索;三是便于清运部门及镇绿容所的监督管理。
在收集完所有点位的居家隔离生活垃圾后,清运车直接开往位于海金路的生活垃圾焚烧厂,通过绿色通道,专车运输的生活垃圾采取在固定卸料口,优先进行卸料,最后统一焚烧,并由焚烧厂工作人员对倾倒后的车辆实施消毒。
本报记者 毛丽君 通讯员 宋丹萍
第六计
土味电梯
新鲜蔬菜“调运”上楼补给送上门
如何满足被隔离居民和困难群众的日常所需?为有效防控疫情,静安区的基层工作者们想出了妙招——用绳子传递物资。居民从楼上抛下绳子,志愿者将刚采摘的蔬菜和补给物资,系在绳子上“送货上门”。
华山路303弄的景观菜园是景华居民区的四个党支部和网格共建单位认领,产出的蔬菜平时供应给辖区内的困难群众。
静安区巨鹿路某弄,有一户居民从武汉回来,目前正在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为了解决该居民的生活需求,居委会书记和党员志愿者下地摘菜并送菜上门。这位居民住的是老式里弄,为了减少隔离人员和其他居民的接触,居委会想出了妙招,居民从楼上抛下一根绳子,将补给物资“调运”上楼。工作人员还不忘提醒她一定要戴上口罩,如果有什么困难,及时反映。
同样位于静安区的另一个菜园的蔬菜也已经成熟。南京西路街道紧急抽调了多名志愿者前去嘉里不夜城的“屋顶菜园”帮助采摘。“屋顶菜园”是嘉里建设的一个公益项目,产出的蔬菜平时主要送给周围上班的环卫工们。这次采摘的蔬菜将送给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 本报记者 胡彦珣
第七计
挂图作战
设置“疫情防控指挥墙”一目了然
针对近期返程高峰的巨大压力,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加大力量投入、升级防控措施、布密防控网络,确保全覆盖、无死角、零遗漏。目前,每个居民区都按要求设置“疫情防控作战指挥墙”,将所有小区、楼道、住户信息上墙,将排查情况按照“湖北(武汉)来沪”“其他外省市来沪”“在外地未返沪”“正常未离沪”“多次联系未果”“空关”等6类进行分色管理,做到一目了然,实现挂图作战。
各居民区在前期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完善几项措施:把好出入口,落实所有小区只有1个出入口的防控要求,完成53个小区、80个出入口的封闭。在所有出入口醒目位置张贴告示,按照最低“1+1”(即1个物业保安,1个志愿者)完成人员配备,实现所有外牌车辆、外地返沪人员以及外来陌生车辆、外来陌生人员的全部询问、登记。同步完善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外地回沪人员信息登记表及观察情况登记表;信息全张贴,完成小区1583个楼道、64个出入口“告居民书”“致全体曹杨居民的一封信”的全覆盖张贴,并依托广播、官微、微信群等进行广而告之,确保所有居民知晓。在所有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居住的楼道内,张贴温馨提示,公布每天消毒、测量体温、垃圾收集的情况,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既确保居民的知情权,也让居民更加安心。
本报记者 江跃中
第八计
网络授课
年轻业主为孩子们送上趣味课程
前天,一张杨浦区闸殷路一小区居委会张贴告示的图片在网上流传,该小区居民在南京与湖北籍妹妹聚餐后返沪,前天被确诊为杨浦区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心。昨晚7时30分,在小区青年社区联谊会主席小刘的倡议下,小区四五十名居民在网上做了一件特殊的事情:网络亲子课堂首次开课,近期将发动青年社区联谊会的年轻业主们,利用各自特长为闷在家中的孩子们上各种趣味课程,让社区的氛围更加安定祥和。
小刘说,自己是上理工教师,小区里的业主60%以上都是年轻人,有很多亲子活动的需求和资源。他自己就是一位3岁孩子的父亲,所以,在看到小区居民为身边出现杨浦区首例患者而担忧的时候,他想到了在开展社区消毒等工作以外,可以为亲子家庭做一件特别的事情:开通网络亲子课堂。这也是用大家的正能量来为小区“正名”。
通过与青年社区联谊会的几位委员沟通,大家先是在社区微信群里发布了消息,邀请大家每晚7时30分入群上课。昨晚第一课,中福会少年宫美术高级教师赵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10分钟的“炫彩棒技法”课程。课程十分受欢迎,还有网友私信表示“还没过瘾”,于是,赵老师又为大家“附赠”一个折纸游戏。短短的课程时间结束了,微信群里的交流却仍在继续,有的晒出了绘画作品,有的继续提问请教,赵老师也耐心地回复指导。
课程排片表如今成了大家的“收藏品”,预约申请不断,“趣味数学”“动漫画”“表演与主持”“趣味素描”“儿童舞动”等课程让大家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孙云
第九计
防患未然
村干部千里“追踪”湖北回沪人员
“是小李吗?”“对的,我们刚从湖北回来。”“好的,小李,请稍等一下。”刚从湖北自驾回沪的小李一家,车子刚一开进位于金山区廊下镇的住地,就遇到了一路“追踪”他们行程并已在小区门口等着他们的村委工作人员。
事情还要从廊下镇万春村村委会委员张小军接到的一通电话说起。
“小张啊,我到张堰镇这边了,打算下高速,大概还有5分钟到万春苑。”1月29日晚上8时,张小军接到来自黄盖湖镇小李的电话,得知其马上抵沪,马上向村党总支书记沈健康报告。而此时的沈健康已经和三名保安在小区等待多时。原来回来的一路上,小李和小张一直保持通话,时刻报备已经到达的站点。
沈健康得到消息第一时间来到小区门口,并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威医生对小李一家测量体温,在明确体温正常后,沈健康与陈医生以及保安队长一起护送他们回到自己的住处。在住处,还与小李签约了《居家隔离观察承诺书》和登记具体信息,并叮嘱他们不要外出,有什么困难和村委会讲。
“书记,谢谢你们,我们已经自己备好了40斤蔬菜,打算这几天都好好在家待着不外出了。”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小李从湖北回来之前就做好了“家里蹲”的准备。小李的女儿今年四年级,就读于廊下小学,回来之前他们也和学校主动取得联系,廊下小学校长朱保良掌握情况后,与沈健康第一时间联系,双方都及时向镇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形成了一个联防联治的防控网络。
本报记者 毛丽君 通讯员 戈晓莉
第十计
统计神器
松江技术达人设计疫情上报软件
“有了这个软件,疫情排摸工作变得更高效了!”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服务中心数据统计员徐鸣欣告诉记者。1月29日上午,该中心新上线了一款疫情上报软件,不仅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汇总一户一档居民排摸信息、来沪人员信息等,还能实时追踪排摸情况。
打开软件页面可以看到,分类栏里包括填报日期、上报单位、总户数、排摸户数、外地来沪人员等类别,各个栏目下方的对应数据信息整齐排列。在汇总信息表格中,重点防疫区域来沪人员的身份、性别、年龄、住所、返沪日期、来自具体城市、返沪情况等信息清晰罗列。只要输入关键词,便可查询湖北来松人员的体温情况、监测时间、经办人等具体数据。
徐鸣欣说,自1月23日起,小昆山镇就在居民区、商圈、工业区等启动了双向排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软件设计者是小昆山镇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夏文斌,他是镇里的技术能手,以前也帮助开发过一些网格信息软件,平时为人特别热心。在一线排摸人员人手紧张、手工统计工作量大又容易出错的情况下,夏文斌接到了镇社区服务中心要求设计一款疫情数据统计软件的任务。
“再困难也要在第二天上午交出来。”从28日下午开始,夏文斌就坐在电脑前,一直测试到次日凌晨。这款软件上线后,很快得到了疫情排摸一线工作人员的好评。
“我们是在跟疫情赛跑,要争分夺秒,采取网络直报的方式,更有利于疫情排摸实现全覆盖。”夏文斌说。
目前,小昆山镇有14个居村在使用这款软件。夏文斌正在尝试着手制作全区版本。
本报记者 杨洁 通讯员 丁艺婕